EN| PT

跨界合作:澳門佳作 X 咀香園

2015年06月 | 第六期
文/陳美婷、梁雄業

base-51.jpg   base-50.jpg


現場音樂協會和戲劇農莊都落戶工廈,而設計公司澳門佳作卻獨辟蹊徑,在人流暢旺的氹仔官也街營辦文創商店官也墟,而且已成為名店。


老闆林子恩說:「現在澳門的文創氣氛可是最好的時候呢。」


林子恩曾旅居加拿大研習設計,2006年回澳創立澳門佳作,並與澳門手信界巨頭咀香園合作,於官也街合辦官也墟,以文創方式包裝手信進行銷售,即澳門佳作與30多名本地藝術家合作設計和銷售產品,而咀香園則提供貨品。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手信以及文創產業,在林子恩的手上,得到全新發展。


「澳門真的很有趣,地方雖小,卻新舊中西甚麼都有,絕對是培育文創人才的好地方。」林子恩道:「澳門只有五十多萬市民,但因着博彩業發展,每年到訪的遊客數量就達到三千多萬,只要作品創作得好,不愁沒有生意,所以我便最終選擇落戶於此。」因這個信念,林子恩決意找尋同為經營旅客生意的公司合作,手信業就成為最佳選擇。

 

「一開始時很苦呢,逐家逐戶敲門要求合作,也沒有回音,畢竟在傳統行業上動土,沒有很多手信店願意。」林子恩憶述當日創辦官也墟的苦況,但很幸運,當時咀香園老闆亦表示希望為澳門文創產業出力,同意租出兩個倉庫予林子恩嘗試,其中一個就是今天的官也墟。「現在亦叫有一點成績,算是沒有辜負咀香園的期望。」


官也墟發展至今,已漸成氹仔的知名景點,但林子恩坦言,官也墟雖然聞名,會因着設計精美而購買手信的人並不算多,但這結果亦是意料之內:「現在只是投資期,之後的業務可多呢。」林子恩指出,官也墟是各界認識澳門佳作的渠道,生意亦會隨之而來。


「官也墟對我來說實不為一個賺錢之地,而更像是一個向世界展示我的設計意念的平台,現在已漸見成效,不少本地酒店亦會慕名要求為其設計其品牌及房間陳設。賺錢與否,不是衡量一間公司優劣的必然要素,現在人客因着官也墟而認識我,就是一種成功。至於怎樣運用這知名度去繼續經營,就是商業秘密了。」


既然澳門的文創土壤如此美好,但為何文創產業卻發展如此緩慢?林子恩有這樣的見解:「現在澳門的文創發展空間真的很好,只要你有才能,政府就會幫助你,但就是好得會令人迷失。」


林子恩說,澳門現時投身經營文創的人,大多單人匹馬,做些小手工之類,沒有慎密的經營或商業理念,作品再出色亦難以有所作為,澳門政府現在這樣給予資助,反令年青人不肯嘗苦,只會盲目創業。


「再者,文藝創作是一件很深奧的事,需要很長時間和經驗去浸淫才會成功。要培育出色的文創人才,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被問到有否取得政府資助,林子恩笑言最近亦有入紙申請,但不會因為得到資助與否而改變計劃。「文創產業說到底是一個商業行為,若不能夠獲得足夠的空間發展,怪的,也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