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時裝界,出自澳門設計師手筆的霓裳美衣並不多,但小城也有優勢,每年舉辦不同的經貿展會就是本澳設計師尋找國際買家的廣闊窗戶,每年一度的澳門服裝節匯聚兩岸四地設計人才,在他們眼中,澳門發展時裝業機遇處處。
在法國及內地均設有自己品牌門市的台灣著名設計師許艷玲,觀察兩岸四地的時裝消費者特點時稱,因應地域及氣候等因素差異,各地區的時裝風格及喜好各有不同。她說:「內地人對時裝的表現能力強,但較重視品牌知名度;香港時裝市場凝聚了世界各地元素,品味較高端;台灣的消費者重視個人風格,使當地興起不少自家品牌;澳門則是走休閒路線為主,可惜市場不具規模容納更多設計師,相信未來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國際時裝市場正面對的困境是知名品牌不斷壯大,微小而獨特的年輕品牌生存空間愈來愈狹窄,許艷玲稱,培養時裝設計人才需要環境氛圍及營商智慧,人們對服裝的需求不可只停留在「飲喜酒穿得很漂亮,平日出街則無所謂」的態度。她指出:「年輕設計師最難突破的是尋找自己品牌的受眾、銷售點太零碎。因此,新進設計師不要只顧著創立自家品牌,還要累積市場推廣、倉儲管理經驗。」她建議,澳門當局除了為本地設計師提供區域合作平台,亦要舉辦更多物料展覽,豐富本地服裝元素。
主力設計男裝的香港設計師黃梓維,和港澳眾多設計師一樣要克服舖租問題,幸好去年香港當局推出優惠措施,以較便宜的租金聚集本地設計師在同一地段開店,才吸引黃梓維開設個人品牌專賣店,現時他的營業額一半來自本地,一半是海外訂單。
黃梓維說:「時裝業的創業成本高,港澳的設計師單靠本地市場難以維持,必須向外發展。」黃梓維定期會參與不同地區的展覽會,尋找海外買家,隨著互聯網發展,接觸買家的形式和機會較以往增加,他說:「不少歐洲買家已轉為網上物色新設計師,而非出席展覽會看展位介紹,設計師要在網上花多點功夫維持曝光率。」
作為前輩,黃梓維深深明白新進設計師的辛酸,要儲錢持續參加展覽,直到累積足夠買家維持營運,還要時刻保持對時裝的熱誠才能走過這漫漫長路。黃梓維稱,雖然澳門的時裝發展未及其他地區成熟,但設計師要堅持自己風格才能留住顧客,不能隨波逐流。
主打親子裝的本地品牌Jose Design成立只有一年多,設計師張衛冰早在品牌成立前拜師學做晚裝,活躍於時裝表演活動,近年才開始接觸服裝生產。張衛冰說:「在澳門從事服裝設計荊棘滿途,沒有廠商支援的設計師要尋找廠商、用料、生產線管理、市場銷售、形象推廣等,單靠設計師一人是獨力難支的。」因此,她的品牌團隊主要由三位業餘設計師組成,分擔不同崗位。
張衛冰現階段仍在揣摩目標消費群、品牌風格、生產方式及訂價,雖然政府提供不同支援幫助本地品牌尋找商機,但類似時裝週的活動很少,涉及時裝設計的銷售平台零碎,她認為本地設計師的商業銷售技巧未成熟,也許要花點時間訓練自己同時成為一個生意人。
今屆服裝節上亦舉辦了「當下•型匯——第二屆時裝設計樣版製作補助計劃作品匯演暨頒獎禮」,讓觀眾一睹2014年獲文化局補助的澳門時裝設計師的作品,並且呈現本地時裝設計界的創意和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