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具有數百年中西文化交融並存的歷史,珍貴的文化遺產和建築俯拾皆是,猶如一座露天的博物館,而澳門的博物館館藏正是小城百年精髓的精華。為展現澳門豐富的博物館館藏資源,文化局與遇見文化有限公司以澳門博物館和澳門藝術博物館的館藏為靈感,開發了本地首批博物館文創產品。遇見文化有限公司介紹,產品自3月推出以來銷情理想,部分款式幾近售罄,可見澳門的博物館資源極具開發潛力,建議當局參考鄰近地區做法,探索開放部分館藏IP予文創業界恆常申請的可行性,為經典藏品注入更多創新思維,煥發藏品更大的文化價值。
提煉藏品元素 融入熱銷產品
博物館文創產品項目由遇見文化有限公司創辦人兼商務總監許美恩及創辦人兼設計總監何潤發負責。他們介紹,品牌過去主攻旅遊市場,產品以小巧便攜為主,但博物館文創的銷售對象涵蓋澳門本地消費者,也屬首次嘗試,故在產品的規劃上出「安全牌」,挑選了杯墊、紙膠帶等最受歡迎的類型作主要研發方向,同時配合本地消費者的地域便利性和博物館的文藝氣質,推出了文件套這類體積較大的產品。
產品類型確定後,他們開始從澳門最大型的兩座博物館——澳門博物館和澳門藝術博物館入手,物色合適的藏品資源。在藏品挑選過程中,他們發現澳門藝術博物館的藏品色彩比較豐富,較符合現代消費者的審美,而澳門博物館藏品的歷史較為悠久,色彩相對低調,直接轉化成商品的難度較大,所以調整思路,嘗試從文物中提煉花紋或圖案元素加以設計,再融入到產品中。
許美恩(右)及何潤發(左)負責是次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研發。 圖/施援程
每款量產五百 講究包裝系統性及堅硬度
經綜合博物館館方人員的意見,他們最終甄選著名旅澳英國畫家錢納利素描畫、明代洪武朝官窯玉壼春瓶、石灣陶瓷獅子及克拉克瓷等多款極具代表性的館藏作為研發對象,生產了五個系列共18款別具特色的文創產品,包括金屬縷空書籤、文件套、陶瓷杯墊、和紙膠帶及棉質手絹,每款量產500件。
產品確定了,下一步就是包裝。博物館文創產品延續了遇見文化有限公司過往的調性,強調包裝外觀的統一和完整性,讓消費者憑視覺便能區分不同系列的產品和質地,並因應產品主要透過自動販售機發售,研發過程尤其着重包裝的結實程度,確保產品從販售機跌下仍能完好無損。
負責設計的何潤發表示,部分館藏直接轉化為文創產品的難度較大,因此嘗試提煉當中元素重新設計。 圖/施援程
杯墊書籤最受歡迎 盲盒立體紙模型具潛力
博物館文創產品自3月起在全澳逾10個地點的自動販售機公開發售,其中澳門博物館及澳門回歸賀禮陳列館設有專門售賣該系列的「專機」,澳門藝術博物館紀念品店亦有專區展售產品。經過約一個季度的觀察,許美恩發現購買該系列的本地和外地消費者比例幾乎各佔一半,說明產品對本地客源有一定吸引力,當中最熱銷的產品是杯墊和書籤,目前僅餘少量庫存。
從市場反應來看,許美恩和何潤發認為,博物館文創產品的成效符合預期,下一階段擬向局方建議,開發有助增加消費者互動的產品,例如近年備受市場追捧的盲盒,以及企業旗下品牌「遊覓」的「爆款」之一——立體紙模型。長遠而言,他們期望當局考慮參考鄰近地區博物館的經驗,探索開放部分館藏IP予文創業界恆常申請的可行性,並嘗試擴寬相關產品的銷售渠道,藉此鼓勵更多業界同仁參與其中,讓澳門的博物館文創百花齊放。
許美恩(左)主攻市場和銷售環節,會在包裝的質量和設計上向何潤發(右)提供意見。 圖/施援程
疫情促反思經營策略 本地內地市場同步發展
全球疫情導致旅遊市場萎縮,過去主打旅遊產品的遇見文化有限公司因此將目光集中在本地市場,除了博物館文創產品,公司在疫情期間也與包括口罩及巴士卡生產商在內的企業聯乘,推出針對澳門市民的產品,並積極參與不同的本地品牌重塑項目,鞏固澳門內需市場。至於旅遊產品方面,公司計劃把版圖擴展至內地,更透露今年會落實在青島開設旅遊產品販售機的部署,售賣具品牌核心理念的特色青島旅遊產品。
公眾如欲了解更多是次博物館館藏文創產品的規格、館藏資料、售價和銷售地點之詳情,可瀏覽澳門博物館及澳門藝術博物館網頁(www.macaumuseum.gov.mo及www.mam.gov.mo)。
公司小編會為每款產品製作多篇宣傳貼文,加深公眾對館藏的認識。 圖/施援程
Meeet遊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