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延續澳門「香」情 推新潮拜神套裝
永利紙料實驗室:創新是最好的傳承

2021年07月 | 第四十五期

文/何倩玲 圖/施援程

1942年,一位名叫陳禮的澳門人在下環街開設了「永利紙料」,專營祭祀所用的元寶蠟燭香;2021年,陳禮的外孫黃競時在草堆街設立「永利紙料實驗室」,以創新的理念延續品牌「香」情,也建立了外祖父與外孫之間的超時空聯動。本期雜誌邀請「永利紙料實驗室」創辦人黃競時和陳羿辛講述他們的品牌故事。


鍾情舊物 萌生復興祖業念頭


黃競時的品牌故事要從「一屋寶貝」說起。由於父母和自己都是家中老幺,家族親友無論是移民或仙逝,舊物都會「漂流」到他們家中。久而久之,家裡積存大量舊物,包括各類祭祀用品、永利紙料數十年的營業冊和印章。


原本從事電影行業的黃競時對舊物情有獨鍾,閒來喜歡整理這些舊物「寶貝」,並在過程中逐漸萌生復興永利紙料品牌的念頭。為甚麼是「復興」?因為品牌於上世紀80年代因政府修路被逼遷,當時製造業發達,年輕一輩流行打工,利潤少又辛苦的祖業無人繼承,只好黯然退場。


兩年前,黃競時邁出復興品牌的第一步——學製香。他提到,在祭祀文化中,「香」是不可或缺的元素,「神香」也是昔日澳門傳統三大手工業之一,本地消費者對此並不陌生;另外,從古至今,「熏香」都是人們生活品味和地位的體現,加上鄰近的日本和印度的製香產業成熟,產品遠銷歐美,說明「香」是具商業價值的產品。


Copy of 2.jpg

黃競時素有熏香習慣,兩年前開始研習製香。


在黃競時耳濡目染下,女友陳羿辛也學起製香。她有烘焙經驗,製香的領悟力更勝一籌,現擔任永利紙料實驗室創意總監一職,不少香味都由她主力研發。陳羿辛介紹,製香的步驟包括選料、磨料、過篩、和香、加水、拍打搓泥及塑性,需時約一至三個小時,並需風乾三天,和香泥的過程和烘焙有相似之處,但難度更大,特別是不同原料的比例、溫度和濕度的把控,需要數以千次的練習才能掌握。


以香寄情 研發16道澳門「香」味

在開業之前,他們已研發出「古道」、「野徑」、「綠洲」及「演算法」四個系列共16款香味。其中「古道」是依照古法改良的香味,「野徑」和「綠洲」分別以花草為基底,至於「演算法」則是與澳門有關的獨特氣味,也是台灣人陳羿辛對小城的觀察。


例如「演算法」中的「貓樂園」是她受澳門流浪貓啟發而創作,香中加入貓薄荷點題;又如該系列的「海綠石」是基於黑沙海灘存有「海綠石」礦石,香中加入海鹽增添海洋氣息。陳羿辛希望消費者、尤其是旅客每次點燃熏香,都能聯想起在澳門停留的時光。


為推廣香文化,品牌不定期舉辦與「香」有關的工作坊,包括製作香囊、香包及手工線香等。黃競時指出,工作坊的效果比預期理想,參與者年齡從幾歲到幾十歲都有,有些是享受純粹的手工製作過程,也有人想用親手製作的香寄託哀思。


即便如此,品牌未有加推工作坊的打算,因為工作坊參與者的商品轉化率偏低,而量產是品牌創辦的初衷,提升銷量是持續經營之本,所以如何把工作坊參與者轉化為產品購買者才是未來的發力點。


Copy of 3.jpg

製香受溫度和濕度影響大,夏天損耗率更高。


年內推「拜觀音」和「求愛情」拜神套裝

除了香製品,祭祀紙料也是品牌另一項主打產品。為打破祭祀紙品「封建迷信」的刻板印象,品牌從復興本地拜神文化的角度切入,計劃推出「拜觀音」和「求愛情」兩款拜神套裝。黃競時表示,拜神套裝的創作考慮到市場需求,例如年輕人普遍追求美好愛情,而廣東地區的觀音具有求財、求子、求健康等多種功能,可滿足不同消費群的需要。


首先推出的「拜觀音」套裝包含了拜神所需的一切紙品,當中有常見的樣式,也有坊間少見甚至是新潮的款式。黃競時稱,產品的設計參照了祖業舊物,希望盡量還原傳統拜觀音所需的紙料,而新潮的樣式主要是想用相對硬挺的紙張和折疊的方式,取代過去紙料需竹篾和膠水黏貼的工序,圖案花紋方面也引入現代審美品味,讓祭品看起來更新潮美觀。


他強調,傳承不需要、也沒必要百分百複製傳統的做法,而是在遵循傳統核心原則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因為只有創新才能讓傳統文化被現代市場接受,而只有被現代市場接受,傳統文化才有傳承下去的可能性,因此創新才是最好的傳承之道。


Copy of 4.jpg

「拜觀音」套裝引入現代審美品味,更新潮美觀。


選址佔盡天時地利人和 水浸成致命傷

店舖選址關乎企業生意,黃競時和陳羿辛曾考慮在荷蘭園或望德堂設店,但幾經考慮,最終落戶草堆街。他們解釋,紙料是傳統行業,與草堆街的老區氣質相符;其次,數步之遙有康公廟,有助產品銷售;再者,所處建築是當年赫赫有名的「華園雀鳥」,是該區地標性建築;此外,現址附近有很多以「永」或「永利」為名的店舖,第六感告訴他們這裡是「天選之址」。


選址縱然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卻有一個致命傷——水浸。為此,他們在店舖裝修上充分發揮從事電影製片的經驗,全店使用可拆卸及移動的家具,「如有需要,四小時便可清空」黃競時說。在開業之前,他們自認做好萬全準備,但6月1日那場打破69年單日降雨記錄的暴雨,依舊刷新了他們對該區水浸問題的認知。


由於來不及落防水閘,店舖當日難逃被大水洗禮的命運,並以殘留在店內的一大堆昆蟲遺骸作結。黃競時和陳羿辛回想當日景象仍心有餘悸,坦言天氣無法把控,只能汲取經驗,提前做好準備,又打趣道,若再經歷一次嚴重水浸或「天鴿」,恐怕要另覓出路了。


幸而,這次水浸未有澆熄他們內心的「香」火。黃競時認為,澳門是中西文化並存的歷史名城,但在過去一段很長時間裡,各方的宣傳重點都落在西方文化上,同樣精彩的華人文化似乎被弱化,只有更多人參與到本地華人民俗文化的傳承,才能更好地展現小城中西文化兼容並蓄的全貌。


Copy of 5.jpg

店舖所處建築為昔日「華園雀鳥」,店內保留了當年痕跡。


Facebook:

VengLei.Lab 永利紙料


IG:

venglei.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