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從音樂、平面設計到時裝——Worker Playground的本土型格時尚體驗

2016年02月 | 第十三期

文/楊嘉欣

電單車皮褸和棒球褸是男士服裝不變的經典,亦是本地品牌Worker Playground每季collection必備單品,創意總監鄭志達將工人球場、水陸兩用機等昔日澳門人事物融入設計概念,在他眼中,每個時代的集體回憶,有如皮褸一樣,穿得愈舊愈有味道。

 

Worker Playground於2012年誕生,以美式街頭風格為藍本,融入澳門地道文化元素,品牌的命名源於鄭志達對澳門工人球場的一份情懷。他說:「那片波地可勾起八十年代男生們的集體回憶,當時澳門最火熱的就是棒球褸。」

 

這就是鄭志達以棒球褸及電單車外套作為起家之作的原因。Worker Playground成立至今與本地及台灣樂隊合作過,又為音樂人恭碩良訂製服裝。訪問期間,鄭志達拿出了一件寫有「黑青台」的電單車皮褸,帶有濃濃的幫派味道,原來自小在北區木屋長大的鄭志達,對澳門南北區的生活形態有深刻體會。

 

「當時的黑沙環、青洲、台山有很多黑社會,而南區則充滿殖民地色彩,因此啟發我以南北區作為分界線,南區系列以紳士休閒為主,北區系列則走街頭幫會風格。」

 

鄭志達是Harley-Davidson發燒友,但他的創意從不侷限在機車文化,在他手上連Nose Art(機頭藝術:軍人在軍機機頭位置彩繪的視覺藝術,用以傳達思鄉之情。)都可以玩出澳門味道。話說五十年代澳門對外交通以飛機為主,曾有一架名為「澳門小姐」的水陸兩用機啟航不久後被騎劫,是開埠以來首宗劫機案。鄭志達則以Nose Art風格繪畫一個美女躺在機身上,將看似平凡的皮褸與民航史中的「澳門小姐」相呼應。

 

鄭志達在音樂及平面設計領域具多年經驗,但面對服裝製造卻是初哥,他不惜花了三年時間逐一摸索服裝業的生產流程、建立人脈、篩選廠家和招攬設計團隊。現時他的團隊中有年資超過20年的服裝業「老行尊」,這就是 Worker Playground能保持質量和著重細節的原因。鄭志達坦言:「做紙樣、選料、計算比例等眾多工序不可能一人完成,尋找好的師傅是關鍵,不要因一兩次碰釘就放棄,要進到圈子裡面認真去找,我們合作的師傅要十分掌握整個製作流程,十分清楚設計師的想法,最好是長期合作的伙伴。」

 

成立品牌後,Worker Playground很順利地開設了第一間門市,但營運了一段時間後就面對另一些考驗--如何測試市場口味、如何管理倉儲,零售又是另一門課。門市經營一年多後結業,卻令Worker Playground衍生出另一種銷售模式。2008年全球經濟不景氣,部分時裝品牌為了節省成本,利用pop-up shop的形式販賣商品,例如用大型貨櫃車當作店面或展示空間,短期內在不同地點出現。Worker Playground今年起進駐銀河百老匯大街,以流動攤檔形式測試市場口味,其後鄭志達將流動攤檔改造成更符合品牌風格的神秘黑箱,現已成為品牌的象徵。

 

在網購蓬勃的年代,實體店經營的挑戰愈來愈大,鄭志達決定主力以pop-up shop的形式發展,目前除了北京三里屯,亦正與成都的服裝品牌商討合作。「網購的興起衝擊了傳統購物模式,以pop-up shop展示商品除了減低成本,亦能加強品牌的親和力,店面太潮反而令顧客不敢接觸你。」鄭志達說道。

 

雖然是本地品牌,Worker Playground的消費群卻是側重內地市場,鄭志達慨嘆,文創項目的對象不會鎖定澳門人,因為本地人對文創態度冷漠,缺乏支持,他相信部分原因可能是澳門長期受鄰近地區的媒體影響,娛樂消遣、潮流文化都以周邊地區為指標,難以對本土文化產生認同。

 

鄭志達曾申請文創產業方面的資助,但由於遞交申請時的計劃書為實體店,現已轉營為pop-up shop,實際獲批的資助金額較他原先申請的有很大落差,他認為文化創意是不斷變化的產業,審批部門需要與時共進,不可以太死板。從事設計行業近20年,鄭志達稱,政府部門是廣告設計業的大客戶,可惜除了個別負責文化藝術部門外,大部分對視覺藝術的發展認知相對落後,因而制約了設計師的創意,他又認為本地文創人士較多屬業餘性質,靠好友撐場,希望當局推動文創產業時避免賣花讚花香,想辦法追趕國際文創產業發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