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舟舢手作─舟載萬物 海洋文化的傳承

2022年08月 | 第四十九期

文/羅理翱 圖/羅理翱,部分由受訪者提供

1_DJI_0711-2.jpg

造船業曾是澳門四大傳統工業之一,而荔枝碗則是昔日造船業的集結之地。隨着產業式微,加上幾經颱風破壞,船廠面貌已經今非昔比。

2_R4_6250.jpg

「舟舢手作」創辦人談駿業於2016年整理他多年來記錄及收集到的澳門造船業歷史資料,打造出荔枝碗造船業展示館的雛形。2019年,他創立造船工藝文化協會,致力推廣並傳承傳統造船技藝和文化。

3_R4_6258.jpg

展示館內陳列著一組荔枝碗船廠片區立體模型,為大眾重新呈現上世紀90年代片區內17座船廠的境況。

4_R4_6181.jpg

協會曾與本地劇團合作,製作出講述荔枝碗造船業的三部曲,《漂流船廠》、《路遊戲》及《匠木浮城》,當時引起文化界回響。

5_R4_6174.jpg

受當時觀眾啟發,了解到除了以文字及相片訴說歷史外,參與製作更可讓大家了解傳統木船技藝,於是便衍生出「舟舢手作」。

6_R4_6373.jpg

7_R4_6198.jpg

談駿業的父親談錦全是荔枝碗勝利船廠的廠主,擁有數十年造船經驗。如今的他時常利用製作大船剩下的碎木按比例製作出小木船。

8_R4_6159.jpg

談父當年造船的草稿繪畫於日曆紙上,所示日期正是造船廠生產從內港遷往荔枝碗的上世紀80年代。

9_IMG00001.jpg

製作漁船工藝複雜對初學者而言比較困難,因此,他們以製作木龍舟為起點,於2020年開展首次龍舟造船工作坊。

10_R4_6132.jpg

工作坊由資深造船師傅教授,龍舟的結構相比其他船隻簡單,學員可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傳統造船工藝,包括龍骨等造船結構也被應用在模型製作中。

11_R4_6112.jpg

12_R4_6122.jpg

「舟舢手作」的產品「承槳」遵從傳統工藝製作,取其名與「成長」的諧音,寓意用槳繼續「撐落去」,也是一種傳承方式。

13_R4_6221.jpg

15_R4_6391.jpg

舟跟舢本屬不同體系,除了龍舟和「成槳」工作坊,他們未來希望能開辦舢舨製作工作坊,能與學員們一起修復船廠內的舢舨。

14_R4_6351.jpg

談駿業認為,文創是基於自身文化底蘊從而演化出的創新。造船業作為澳門過去重要的工業,希望日後能在片區的活化中,繼續傳承和保留傳統造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