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鄧曉炯

寫作人、文化評論人,曾獲澳門文學獎、澳門中篇小說獎,出版作品包括:小說集《浮城》、《刺客》、《迷魂》及評論集《有感爾發》,其中《刺客》、《迷魂》等小說被翻譯英、葡文出版,過往亦涉足戲劇創作,作品包括:兒童劇《魔法寶石》、《反斗西遊記》,澳門民間傳說系列《石獅子》、《許願靈猴》及改編劇本《女帝奇英傳》(梁羽生)等。

文學的氛圍

2015年02月 | 第二期

「怎樣推動本土文學發展?」、「怎樣促進澳門的閱讀風氣?」、「如何提升年輕人的寫作水平?」……近年出席澳門的文學類活動場合,不難聽到類似的討論。以澳門的人口規模,本土文學創作的質與量並不差,但本土文學的能見度卻頗有落差,影響力相當微弱。加上近年澳門樓價飛升,本就不多的書店,更是一家一家倒閉,令人沮喪。不過,境況愈難,大家更要多想想辦法,一起探討讓澳門文學煥發活力、被更多人重視,我們可以做些甚麼?


或許可以先從「文學的氛圍」開始:文學的氛圍就是一座城市的「書香味」是濃或淡,說起來很抽象,但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就知道文學氛圍無處不在:一本好書出版了、一次文學獎揭曉了、一個新作家出現了,會否成為報章媒體關注和報導焦點?政府官員或意見領袖會否不時與大家分享他正在讀或剛讀完的書?是不是經常見到等車的人、在咖啡館或茶餐廳聚腳的人,手捧一冊,醉心閱讀?2014年底,美國總統奧巴馬響應「星期六小商家日」(Small Business Saturday),和兩名女兒一起到獨立書店買書,他的17本購書清單為媒體廣泛報導。所以說,營造文學氛圍,倒不完全在於政府推出多少政策或投放多少資源去推廣閱讀;身體力行,從自己開始,讓文學能被看見,也可鼓勵和影響更多人去讀一本書。


重新定義「書店」的台灣誠品近年大舉「文化輸出」──不但外闖寸土尺金的香港,更開始進軍競爭激烈的大陸市場,在全球傳統書店日漸萎靡的當下,不可不說是個「奇蹟」,難怪引起CNN關注,發表《文學夜店?為何台灣的書籍銷售蓬勃發展》(Nightclubs for literature? Why book selling is booming in Taiwan)一文剖析箇中原由。誠品是營造文學氛圍的高手,它相信「社會變得愈數位化,人們就愈珍惜互動的溫暖」,其成功在於「創造友善環境」和「殷勤對待書籍與客人」,這不就是文學的氛圍嗎?這對我們也很有啟發性──澳門不就曾是一座有溫暖人情味的小城嗎?


眼下澳門百物騰貴,營商成本高企、人力資源短缺,不利「細眉細眼」的文化中小企生存發展,在「水泥地種花」雖然辛苦,卻是值得去做的事。說起「營造文學氛圍」,關鍵在如何將文學融入生活,仔細想想其實也有不少事可做──從學校到社區,多舉辦小型讀書會;透過網絡或書店、咖啡館舉辦特定主題的二手書交換活動;還有本地政商社團也可鼓勵員工成立興趣讀書小組,在組織內推動閱讀風氣。文學未必只是自己關在書房裡,澳門需要更多的「文學鏈接點」,把大家串聯起來,將文學氛圍慢慢滲入日常生活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