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林輝

環球旅行者、專欄寫作人,著有《旅行在希望與苦難之間》,「鐵鞋旅遊頻道」創辦人之一,並任總編輯一職。

我們的鐵鞋故事

2015年07月 | 第七期

不得不這樣說:旅行已經和紙張脫勾了。


記得年輕時去旅行,背包裡總會有幾類的紙張:一本工具書,最常用的當然是Lonely Planet;一本記事簿,記下旅行的點滴;一張又一張的地圖,每去到一個城巿,總會買一張地圖,用完之後再儲起來;一本字典,最好還是雙向翻譯的;還有一兩本別人寫的遊記,在自己旅行的當兒也閱讀別人的旅行。


但今天,我們有了電腦、手機和互聯網,這些沉甸甸的紙張都從背包裡消失了,換成了一堆電子用品和充電器;離開了實體的紙張,替代的是TripAdvisor、Wikitravel、Google Maps、Google Translate、臉書和部落格。互聯網,無疑已是旅行人最重要的旅伴。


我也喜歡閱讀不同的旅行網站、臉書專頁和部落格,當中有資料性的,但更多是分享旅行想法的文章,這些文章也更為耐讀。因為資料性的東西,除非你打算要去那個地方,否則很少會主動去讀,而且資料都很具時限性;但關於經歷和想法,卻不受此限,即使沒有立時動身的打算,也會有讀者喜歡看。


而在自己環遊世界的兩年間,我也開了臉書專頁,把自己的旅行經歷放上去與世界分享;但隨著臉書的遊戲規則不斷改變,要將自己的東西發放出去其實也愈來愈困難(如果不願付錢給臉書賣廣告的話),我在想:是否可以有一個平台,將一些寫得不錯的旅行文章、相片和影片發放出去,好的創作者可以找到他的讀者?就是這樣,有了成立「鐵鞋旅遊頻道」的想法。


網上當然不缺關於旅行的資訊,無論是報紙、雜誌抑或各個網上媒體,都有關於旅行的文章;但在華文的網絡世界上,集中且文章具質素的旅行平台卻並不多。問題是,「集中」不難,「具質素」卻有點巧妙──怎樣才叫做有質素?現實是,寫得好的文章,往往不是網絡上最吸引眼球和點擊的文章(很多時候甚至相反,寫得嚴肅認真反而趕走讀者);有時內容好不好,還及不上標題起得聳動重要。的確,做網上媒體不能太頭巾氣,一定要顧及讀者的感受,要考慮如何吸引讀者;但如果成了另一個極端,像「內容農場」(Content Farm)般的質素,只求讀者按下去,不求內容真實、認真和深度,那也決不是我們辦網絡媒體想做的事。


怎樣達到當中的平衡,我們還在摸索中,這條路雖然走得不易,但卻走得很愉快。因為在建立這個平台的同時,我們也因此接觸到不同的人,有資深的旅行者、有在開創旅行事業的人、有正準備壯遊的準旅人、也有更多內心正蠢蠢欲動,考慮要不要踏上自己夢想之旅的人。讓這些人可以有互相交流的平台,實在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我們希望可以將旅行的不同面貌呈現出來,不是純粹消費,不是網上版的「閃令令」旅遊書;而是有創意、有挑戰、有反思、有責任、有夢想,這些都是可以和旅行結合的關鍵詞。正如我們以「鐵鞋」為名,「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那種無法預測、充滿驚喜的特性,不光是旅行,也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