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本澳「初創」如何立足?

2018年10月 | 第二十九期
文/Hazel Ma

近年,本澳文創領域的初創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冒起,當中不乏優秀的案例。本期《C2文創誌》邀請到微辣、加路雞及Barra Studio三間本土初創文產企業負責人分享經驗,看看他們如何立足市場,在澳門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加路雞:原創吉祥物, 以嘉年華活動增強影響力   Barra Studio:  把握比賽機遇,發展AR創意科技


微辣:發展多元業務,打造全面娛樂品牌

 

公司小檔案

成立年份:2013年|公司員工數目:逾80人|創業資金:$5,000

業務範圍:廣告製作及推廣、藝人管理、文化展演、活動策劃、創意產品等;

網址:weilamanner.com

 

「微辣」透過影音作品,通過各大網絡平台,以搞笑風格致力為觀眾創造最有趣的娛樂體驗。在澳門土生土長的創辦人陸志豪(綽號「六毫子」)透露,微辣現已在香港成立公司,港澳兩地的團隊規模現超過100人。他認為未來廣告生意,將集中於Google和Facebook等互聯網大平台身上,因此他們不可能只靠廣告獲利,需要開拓更多的營利模式,把網上的點擊率變成利潤。

 

變現網上點擊率

 

廣告是大多媒體的核心業務,然而,微辣的業務範圍已不限於製作廣告,而是將業務進行多元化延伸,尤其是線下的業務,比如零售業、餐飲業等較大眾化的商業方向,跟不同的品牌進行跨界合作,囊括手信、食品零售,餐飲等等,緊貼大眾化需求。六毫子正籌備建立屬於微辣的火鍋店、便利店、速剪店等。

 

同時,微辣抓緊網紅經濟的機遇,全力打造旗下藝人的網紅實體店。六毫子表示:「根據不同藝人的個人發展特點,開設不同類型的網紅店,例如公司藝人Tina給大家很喜歡吃的印象,將會善用她作為吃貨的知名度做生招牌,打造相應的餐飲品牌,將微辣特色滲透至不同行業。」現在,微辣把自己定位成內容的生產公司,希望把內容延伸,孵化更多角色和身份,逐步把數十萬的粉絲及點擊量逐漸轉化為廣告以外的收益,成為一個多元化的本土娛樂品牌。

 

嶄新管理模式

 

作為初創企業,六毫子認為管理是最大難題,為此微辣簡化整個公司架構,即使業務眾多也能易於溝通管理。此外,微辣大多藝人及員工包括創辦人都是年輕新生代,因此公司主要採用的是無為而治,汰弱留強的方針。他認為現今社會,機會俯拾皆是,最重要的是大家能夠找到自己的價值。六毫子坦言:「有人的地方就有問題,只可說世界很簡單,人類太複雜。我希望讓他們聚集在微辣,不是靠命令,是夢想和價值觀。」他更引述前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的說法:「管理就像放風箏一樣,有時候是要放手。」

 

與藝人合理的利潤分配

 

六毫子挑選人才,自有其一套方法。他說跟人接觸,便可以了解他是否具有幽默的特質:「搞笑是天生的,又或是你的人生當中經過了一些事情而令你有所啟發。甚麼是搞笑?其實就是無厘頭,不斷用另一角度去看事情,不正常的做事。」

 

微辣現時和藝人以合約形式或時薪合作,合約藝人每月有保證金作為底薪,確保其基本生活需要,每個工作會有佣金,利潤以五五分成,相較於一些規模較大的公司,剛入職的藝人一般只能以九一分賬,算是十分慷慨。六毫子認為,當藝人得到更多,才會有前進的動力,可以共同進步發展。

 

政府支援發揮作用

 

即使微辣在文創市場發展漸趨成熟,現在每月亦面對龐大支出,尤其是高昂的香港人力資源成本。六毫子認為澳門政府對初創企業的支援不錯,有中小企貸款、文化產業基金、科技發展基金等,適合不同需要。他表示,澳門市場小,主流大企業大多會選擇來自香港或台灣的文創商品和服務,因此,這些支援確實能令他們在起始階段發揮作用,加速企業成長。

 

六毫子坦言他們獲得不少文產基金的資助,因此他們也必須努力爭取成績。他認為在僅有免費網絡平台的情況下,他們的團隊即使與港澳粵語的短視頻比較也算不錯,曾獲得「今日頭條」頒發的「金秒獎」。今天,他們處於本地行內領導地位,也總算問心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