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出版業的沙漠?──澳門的圖書出版和銷售何去何從?

2015年04月 | 第四期
文/王慧詩、黃耀岷、呂珠玲、許月華、陳美婷

根據法蘭克福書展於去年發表的《2014 年全球出版趨勢調查報告》,中國已取代德國和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的圖書出版市場 (首位是美國)。台灣和香港同是以出版華語書籍為主,出版和銷量雖不可與內地同日而語,但出版業的運作仍算是成熟。至於澳門,面對的挑戰可多了。我們請來幾位本澳作家分享其出版經驗,以及獨立書店度有書討論本澳的圖書銷售狀況。由於出版業涉及的範圍龐大,本文針對的是以華語創作的人文類的實體書籍出版為主。


base-57.jpg   base-58.jpg 

base-59.jpg

 

寂然:「本地的出版業,尚未形成產業」

 

無論是本澳居民還是遊客,也會發現,在澳門的書店很難找到本土作家的作品。原因何在?

 

本澳小說家寂然對這個現象頗有微言。作品成書再落到讀者手上,要經歷的不只是作者的文字工作,還有出版社的編輯、校對、行銷和宣傳工作,以及發行和到外地進行版權交易等。然而,寂然直接指出,這些「關口」在澳門尚未打通。他表示:「近年來,澳門出版看似很蓬勃,但大多是業餘性質的社團出版。本地出版業,根本尚未形成產業。澳門的出版往往是依靠編輯人員不計酬勞的義務工作,出版質量不盡人意,作者亦不忍深責。澳門出版的專業性亟待加強,已經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寂然以自己的作品為例,如小說《一對一》,印量為 1,000 本,在文化廣場、星光書店、边度有書有售,但很快就沒得賣,在他打聽下才知道不是書賣得好,而是書店未有緊密跟進銷售狀況,及時將存貨補上書 架。「這種情況在鄰埠香港和台灣就鮮有發生,因為發行商的網絡已很成熟。」

 

因此,寂然近年的散文集《青春殘酷物語》,選擇自資在本地書店边度有書出版,並在指定的幾間書店出售。《青春殘酷物語》印了 500本,現已售出了400 多本,這個銷售額在澳門已算是暢銷書。「書店會把作品放在當眼位置,並時刻跟進銷售狀況,而我亦能在網上宣傳作品,這種全方位跟進模式,是自資出版才能有的。因此,《青春殘酷物語》有不錯的銷售成績,儘管未能完全回本,總算不是血本無歸。」

 

就連像寂然這位深入民心的作家也未能在本澳找到專業出版社出版自己的作品,可見本澳出版界要成為產業,仍有漫長的路。對此,寂然認為主要原因是澳門的「文學人口」不足。

 

「澳門的社團年年都有不少出版物,但讀者在哪?現在的局面是『塘水滾塘魚』,出版界的活動都是一些『熟口熟面』的文學界人士參加。我認為有關方面應先要培養出本地的『文學人口』,才能真正令本地作家有創作的土壤和發表渠道,還有就是讓作家有讀者。」

 

此外,寂然認為,澳門也可參考港、台的做法──建立介紹本地文學的網站。「香港和台灣的網上文學資料庫都做得很有系統,資料庫本身未必與出版業有直接關係,但卻在推廣圖書的功能上起了很大作用,絕對有助推動一個地方的出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