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良佃製作——運用3D技術「打印」澳門建築

2020年04月 | 第三十八期

文/侯杰華

3D可以打印房子?或者到現在還有不少人都覺得那只是一個構想。事實上在外國相關技術已經愈趨成熟,甚至已經變成一門產業。而澳門亦有這樣一班年輕人,他們同樣運用3D技術,打印出一幢幢充滿本土色彩的「房子」,推出市場隨即便吸引不少「業主」爭相預定。這些「房子」有何特別之處?今期《C2文創誌》就為大家一探究竟。

 

將澳門人的回憶及文化「打印」出來

 

良佃製作有限公司成立於2019年,由一班本地年輕人創辦,作為新生代文創品牌,他們運用3D打印,建造出一個個精緻小巧的澳門建築模型。品牌創辦人之一勞健偉(Alan)醉心於澳門歷史,從大學選科到畢業後選工作都離不開這個範疇:「我希望通過製作文化模型,作為對歷史文物保育與城市發展矛盾問題的回答,將3D打印出來的澳門建築模型作為媒介,使得澳門人的回憶及文化得到傳承。」

 

為甚麼會選擇3D打印去製作模型呢?Alan坦言:「其實最初的想法只是想做模型,像一般商戶做figure模型一樣找工廠合作代工,但自己又缺乏相關行業經驗及資源,完全沒有途徑去找合作廠商,其次又沒有充足的資金進行批量生產,這樣找工廠就難上加難。機緣巧合之下,留意到3D打印能夠有效地實踐他們的理念。在通過不斷搜集資料及研究後,更發現3D打印具備低成本高效率的特點,於是決定引進來回打印屬於自己品牌的『房子』!」

 

迎難而上 不斷改進

 

對3D打印算得上是零經驗的Alan來說,創業道路並不好走,單單是在器材的選擇及運用上就處處碰壁,「一開始我們選用了比較傳統的3D打印機,通俗來說就是通過一條線慢慢編織成形那種,做出來的模型表面參差不齊,就算後期用人手打磨,都無法達到預期效果。直到後來我們發現目前所使用的『光固化成型』,它是3D打印領域中比較新的一門技術,通過光束使材料一層層固化成型,相比起傳統的方法,其精細度高,打印時間快,成品表面的光滑度以及細節的呈現都符合預期效果。」

 

雖然器材選好了,但要從零開始製作成一件模型商品豈是一件簡單的事?從繪製3D設計圖、操作打印機,到產品上色等每一個環節,團隊都經歷過不少挫折,通過不斷學習與改進,製作的效率及質量愈來愈高。Alan談道:「市面上的模型紀念品一般介乎20cm至30cm,而我們模型的最大特色是小而精巧,尺寸控制在12cm以內,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想將成本降低,使一般市民都能購買得到。」目前良佃製作的3D打印建築模型每個定價約為澳門幣120元,撇除人力、機器耗損、材料、上色、包裝等成本,能做到這個售價實屬不易。

 


與澳門人產生共鳴的模型

 

品牌模型主要通過線上平台預定交收,亦有小量產品安排在旅遊區寄賣,Alan表示:「目前產品主要為澳門市民購買居多,我認為原因除了3D打印這種較為新穎的技術賣點外,跟產品本身的本土情懷也有很大關係。雖然現階段的產品並沒到達到十分完美的程度,甚至乎或多或少有些瑕疵,但仍有不少市民踴躍預定,就像有人願意花錢去欣賞一場演唱會一樣,我們的產品跟他們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目前除了生産自家模型外,亦不乏客製化3D打印產品的需求,對此Alan坦言:「在團隊人手不足的情況下,當我們投放精力去研究客戶的產品,就代表着需要暫停現時手頭上自家品牌模型的創作及更新,但目前我們會選擇發展品牌,開拓自身知名度為先。對於客製化的合作需求,我們會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將製作週期適當延長。」

 

完善3D打印生產線

 

未來,良佃製作除了繼續設計多款3D打印建築模型外,還將打造一個文創交流平台。「我們現時除了經營品牌的社交媒體外,亦開始建設屬於自己的官方網站平台,除了展銷旗下產品外,還希望吸引不同的文創愛好者交流及發表看法。」此外,擴大產品生產規模也是Alan及其團隊的發展方向,「我們需要將生產逐步穩定下來,當中就包括增加設計師、生產人員及機器的數量,使其成為一條更成熟的生產線,無論從產量、質量、定價等方面都需要變得更為規範,只有這樣才能發掘更多商業合作可能,擴大資金來源,品牌才能健康、穩步發展。」


良佃製作有限公司|www.goodfarmerproduc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