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澳門書展何去何從?

2015年06月 | 第六期

文/陳美婷、梁雄業

澳門地方雖小,一年就有三場書展,但規模相當小。面對周邊地區如香港和台灣的書展搞得有聲有色,澳門的書展未來要改革以保持競爭力,已是在所不免了。


澳門的三場書展分別在春、夏、秋三季舉行。春季的「書香文化節」是每年最早舉辦的書展,負責統籌的星光書店總經理邵朝暉稱,每年的銷量以春季書展最理想,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讀者去書展的衝勁會較大,看看該年有沒有新書;而夏季書展,很容易與香港書展撞期,影響新書抵澳,經常要等香港書展完結才有書可以送到澳門,同時澳門讀者為了先睹為快會選擇到香港書展購書,令夏季書展銷路有一定打擊。至於秋季,邵朝暉稱周邊影響較小,故相對平穩。


2015年的春季「書香文化節」已在三月底至四月初舉行,適逢復活節假期,邵朝暉指今年的人流理想,生意額較去年增加兩成。他指出:「以往營業額平均每天約四萬元,今年平均是五萬多元。我每日都有留意人流和讀者類型,今年以親子和年輕人為主要讀者群,近年政府在學校推動閱讀,這季書展年輕人增多,相信與閱讀計劃的帶動有關。書展中約20%是新面孔的年輕人,不是見慣的熟客。」


邵朝暉稱,最大消費群是親子,而繪本是今年的重點銷售書籍,至少25%的書攤都在售賣繪本,精美的設計和畫功不但吸引兒童讀者,連成人都會駐足一看。國外繪本非常精美,台灣出版商看準其在華語市場的潛能,大量翻譯歐洲繪本,當中以法國、意大利等最受歡迎。在這次書展中,一個家庭平均會買四至六本繪本,買得上一兩千元已是大客。邵朝暉稱:「過去,一個家庭買五六千元書籍並不為奇,但近兩年已很少見了。我們有想過不同方法吸引顧客,例如在書展期間與作家合辦新書發佈活動、邀請本地手作人在現場與小朋友做手作、Cosplay或結合網上遊戲等,全都試過,但總覺得與澳門書展格調不合,所以沒有持續舉辦。」邵朝暉指出,他辦書展,是為了讓讀者有機會集中購買書籍和與作家交流,可能令人覺得有「土氣」,但他仍堅持書展要保留書卷味這份理念。


至於澳門書展未來應如何發展,遊走過港澳台三地書展的澳門作家李爾(鄧曉炯)作了一個三地的比較,有些地方澳門或許可以借鏡。他指出:「台灣文學及出版資源較豐厚,香港商業化較強,澳門書展則偏向打折銷書,而且一年內舉辦幾個書展,定位不是太清晰。」


「澳門市場小,文化資源分散,要辦好一個書展,澳門需要思考是否要結合藝術,如電影、音樂、戲劇,辦一個不限於買賣書籍的書展。比如說,我們能否辦一個全世界最小而最美的書展?澳門要做到大而全面的難度很高,不如試試小而美,定位以niche market為主,結合澳門特色,辦一個放眼全亞洲甚至全球的獨立書展。」李爾建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