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榮韾祥香莊:重新點燃澳門舊日回憶

2019年08月 | 第三十四期
文/黎祖賢、張書珩

提到老店,不少人或會聯想到祖業傳統,但在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下,難道可以一本通書讀到老?要走過數十載甚至一世紀,店家除了要堅持初心,也要求變。近年,台灣不少老店踏上了文創快車,迎來業務發展的新契機。澳門文化產業基金去年亦推出了「社區文創專項資助計劃」,為特色店舖及設計企業提供資助,助店家優化品牌形象及空間。


今期透過余保和涼茶世家和榮馨祥香莊這兩個澳門案例,以及台灣姚德和青草號的成功例子,展示店家如何以文創元素釋放品牌價值,為顧客帶來嶄新體驗。


focus1-01.jpg   focus3-03.jpg


榮韾祥香莊重新點燃澳門舊日回憶


是去還是留?對「榮馨祥香莊」第二代掌門人譚健康而言,這問題近年時不時在腦海中徘徊。在關前正街開業逾半世紀,這間老字號見證了澳門製香行業的盛衰榮枯,自身業務也逐步走向夕陽,離場仿似無可避免的選擇。不過,近期在「社區文創計劃」資助下,譚老闆再度燃起雄心壯志,哪怕燒到盡頭,留下的一縷縷香煙繚繞盤旋,餘韻裊裊。

 

從盛轉衰,從本地到北上


榮馨祥由譚老闆的父母於1968年創立,製作及售賣各式各樣的神香,那時可謂製香業的鼎盛時期,與火柴、炮竹並稱為澳門三大傳統手工業,是昔日小城重要的經濟支柱之一。「我自小學起已跟隨父母學習製香,那時仍未開店,父母還是街上的小販。」年屆古稀的他回憶道。經歷了一段輝煌時間,隨着內地於80年代改革開放,因應成本問題,澳門的製香工序亦逐步北移,連榮馨祥也不例外,現時位於關前街的門店只負責包裝及出售環節。

 

關門?還是再作突破?


「即使在內地,近年也沒有後生一輩入行,因為從事製香業既不賺錢,又辛苦及骯髒。」譚老闆不諱言製香業已是黃昏行業,加上過去兩年經歷「天鴿」及「山竹」這兩場風災,店面受水浸波及,水深高度更達1.7米,造成貨物損失及設備損壞。「自己年紀也不小,所以確實曾想過結業,但關門後可能變得無所事事,失去一種精神寄託。」

 

而且譚老闆還有一個未了心願,就是製作非祭祀用途的香品,供人們放鬆及作生活調劑。「我一直都有這想法,但這些香品需要更優質的原材料,製作成本較高,對小店而言,是很大的投放。如果沒有足夠的宣傳渠道,我不會貿貿然去實行。」去年,獲澳門文產基金批出資助後,他指望通過與文創企業尚昇娛樂文化合作,為店面及品牌重新包裝規劃,讓更多人關注榮馨祥及手製香品。

 

歷史沉澱的回憶


歷史是這次榮馨祥翻新的關鍵詞。尚昇的項目設計師潘茹璟(Summer)表示:「榮馨祥是澳門僅存的香莊之一,不僅反映自身發展情況,也是澳門製香業歷史的一部分。在改造榮馨祥時,我們一直在想如何保留它的歷史感,因為文化改造並不是把一樣東西變得漂亮,而是怎樣把它的歷史感體現出來、又符合現代審美觀。」她指出榮馨祥店面最大的特色之一是木層架及青磚牆,由於原有的木層架耗損甚為嚴重,目前已換上一批新的木架,而青磚牆在穩定結構及增加防水層的情況下獲保留,突顯這間老店的原生特色。

 

除了木層架,店舖原有的鐵閘及招牌亦因損壞而不獲保留,但Summer用了另一種方式將它們的精神延續傳承下去。「榮馨祥原來的招牌一直也沒有更換,當招牌的油漆掉落就會擦新的一層上去,這一層層的油漆剝落代表了歷史的沉澱,所以我們將舊的招牌圖案用作產品新包裝的主要元素。」鐵閘方面,Summer將部分剪下來放在牆上,配上燈光,成為藝術裝置以呈現榮馨祥的歷史回憶。

 

設計配合日常運作


無論裝修設計怎樣具故事性或美輪美奐,也要切合商家的經營狀況。「設計方案修改了不少次,因為初始方案跟店舖的日常運作不太一樣,後來我們到店裡觀察後,才作出一個比較貼合實際的方案。另外,在室內裝修及包裝上,我們都考慮到成本問題,盡量做到貼近老闆的情況,希望他日後經營時也可持續使用。」Summer道。


榮馨祥的翻新改造近日已完工,除了以新面貌示人,譚老闆也推出了非祭祀用途的香品,包括以優質沉香製作的線香。「將來會繼續推出更多新的產品,始終翻新工程只是剛剛完工,還需一些時間方可讓更多人留意。」今年5月,在文產基金的組織下,譚老闆跟另外六個受資助項目的負責人參展「第15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向外界展示其故事及品牌價值,他期望未來有更多機會推廣榮馨祥及製香這門手藝。

 

「只要身體健康許可,就會盡力去做,不知道還可以再做多少年呢。」譚老闆露出燦爛的笑容續說,「假使將來結業,至少也留下了一些美好的回憶,希望不要臨尾香。」

 

榮韾祥香莊

地址:澳門關前正街13號

尚昇娛樂文化有限公司

cheangsiti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