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字體設計學會主辦的「字遊小城」,旨在與公眾分享澳門街頭蘊藏的文字故事,活動由2020年至今已舉辦了30場。導師鄧寶誼(Benny)由市政署大樓出發,沿途講解建築物與商店招牌的字體特質。學會並研發以擴增實景技術(AR),將消失的招牌重現,把字體保育下來。
活動首站介紹位於市政署拱門內的石碑,字款沒有襯線,排版以齊頭齊尾的方式構成段落。Benny指出,澳門的文化遺產裡有大量歐文石碑,相比其他華文城市會較多。
Benny於2018年將此石碑字款保育下來,以年份及地點命名,計劃將來會連同小寫一起發行,供設計師選用。2022年,他將三套澳門拉丁古文字型應用在由他設計的英文詩集《In the Name of Love以愛之名》裡,並獲得「德國iF設計獎2023」。
另一個市政署石碑使用「羅馬體」,是羅馬「圖拉真柱」記載的一種字體,最大特色是字首的大寫比其他字為大。
石碑在葡式瓷磚上,簡單留白的排位,已成了一幅藝術品。
關帝古廟門口放置的執事牌,字體與書法字很不同,其橫與直的筆劃,是明朝字體和書法字體的延伸,由於線條平均,方便製作成木牌。
擁有過百年歷史的「景然棧」,門面可見不同時代的招牌及字體特色。
Benny搜集了已經消失的「遠來餅家」招牌的原設計稿,並透過AR技術,讓參加者可將招牌還原在實境中。
透過AR看「泰源號」招牌,可以見到更清晰細節。
已拆卸的「美麗百貨」招牌屬現代廣告字體,得以在AR中重現。
「富安瓷號」招牌是鮮有門面全部為原裝舊招牌的店舖,招牌特色之一是字體保留了書法字的沙筆。
IG: macaotypedesign
Website: macaotype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