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以歷史為媒,聯乘文創巨幅
專訪《圖說鏡海——鏡海歸帆圖》專題片製作團隊

2022年03月 | 第四十七期

文/余盈、林春燕 圖/阮漢賢

最近,澳門文化發展促進會與天藝傳媒文化有限公司共同製作的《圖說鏡海——鏡海歸帆圖》專題片(下稱《圖說鏡海》)在澳門美獅美高梅劇院上演,別出心裁的歷史題材和令人眼前一亮的呈現模式,獲得社會大眾一致讚譽。全片大氣蓬勃,以著名澳門藝術家陸曦創作的同名百米長卷纖維筆繪畫為基礎,再經由澳門著名設計師馮文偉之手,以動畫特效「活現」於熒幕之上,專題片由拍攝紀錄片多年,擅長以鏡頭「講好澳門故事」的傅志平和張鋼親自操刀,多位大師級主創環環相扣,合作無間,方才造就了如今我們在澳門美獅美高梅劇院上演的震撼歷史巨幅。


02.jpg

《圖說鏡海—鏡海歸帆圖》專題片由張鋼(前排左)、傅志平(前排右)、陸曦(後排左)以及馮文偉(後排右)合力製作。


傅志平作為《圖說鏡海》的總導演以及解說詞撰稿人,她表示從歷史的敘述到畫面表達、音樂效果、解說詞的撰寫等都離不開從原始紀錄片《鏡海歸帆圖》而來的沉澱。「《圖說鏡海》的成功很重要的原因是團隊在製作《鏡海歸帆圖》時就整合出比較系統及完整的澳門歷史脈絡,它涵蓋澳門生活、經濟、歷史等多方面的記錄,讓團隊對澳門有更深入的認識,令我們萌生更多創新與突破的想法」。傅志平某次經過新馬路時看到攝影師都在拍澳門景色,她與拍檔張鋼商量後,一致認為透過畫家的筆帶大家走進歷史,不但豐富作品的可觀性,還可為《鏡海歸帆圖》這個品牌帶來新突破,「澳門有深厚的中西文化歷史底蘊,我們認為以傳統水墨長卷或是西方油畫都不能完整顯示出這個城市的味道,倒是陸曦先生的線畫方式呈現最是合適,而後就有了與他合作的百米長卷」,傅志平解釋。


然而,面對碎片化時代的挑戰,傅志平深明大型紀錄片不能滿足現代人要求快而精的需求,如果要實現大眾普及,就必須要精煉出更簡單的呈現方式。2020年,傅志平得知美獅美高梅的劇院很適合作為放映場地,因為裡面配置了900平方米的特大4K高清LED顯示屏,提供2,800萬像素的創新視覺體驗,同時酒店方也大力支持澳門文創項目,便開展了聯絡工作。《圖說鏡海》的整個誕生過程歷時一年半,傅志平笑言這次撰寫解說詞就像「彎道超車」一樣高難度,「把澳門500年來重要的事件濃縮成28分鐘的解說是不小的挑戰,語言除了要生動以外還得精練,讓觀眾能產生投入感。」同時,視覺的挑戰也不少,「視覺與熒幕的關係,傳統剪輯方法中的眼睛特寫到屏上只剩下眼珠,而運動鏡頭更是一閃就不見,整個視覺都鬆散掉,這次顛覆了我們傳統導演的創作,我得與技術團隊一幀幀地試,重新對畫面作出佈局,才有你們看到的效果。」


03.jpg

《圖說鏡海—鏡海歸帆圖》專題片的總導演以及解說詞撰稿人傅志平


監製及文史本撰稿人張鋼表示自《圖說鏡海》上映至今,樂見大家對它的喜愛,因為它是每一位澳門人看了都會找到共鳴畫面的專題片。「早在《鏡海歸帆圖》的創作時,大學圖書館的研究生們為我們搜集資料,他們一致向我表達出原來對於自己生活的地方認識竟是如此之少。那對於內地人、海外華人、外國人而言呢?也許就是「賭城」而已。所以我們一直努力拍攝澳門不同面向的紀錄片,希望能真正為大家講好澳門故事」。幾百年下來,澳門從歷史、經濟、宗教、民俗、教育、藝術、建築等方面的記錄都會有缺失,而如何把這些缺失在《圖說鏡海》中不露痕跡地過渡?「它不是五百年歷史的長篇敘述,而是對歷史資料的補充。原來陸曦先生的圖畫都是根據紀錄片內容進行創作,現在則要從總撰稿、解說詞以及畫面等重新抽取,並且把故事邏輯性地講出來的確很具挑戰性,而我們都克服了,這也是我們認為《圖說鏡海》在藝術呈現上非常重要且成功的地方。」


04.jpg

《圖說鏡海—鏡海歸帆圖》專題片的監製及文史本撰稿人張鋼


澳門藝術家陸曦的纖維筆繪畫,是這個「古仔」的骨架所在,「裡面的畫作是當年澳門回歸15週年拍攝的《鏡海歸帆圖》紀錄片配圖,當時編導構思的是想找一位畫家畫類似《清明上河圖》這樣的,講述澳門歷史的長卷,於是聯繫了我……編導每一集都有給我劇本,有一個團隊去專門做歷史搜集和求證,這方面做得很嚴謹」,陸曦的畫作妙致毫巔,每個細節都值得細細賞味,原來少不了背後歷史「智囊團」的支撐,「他們在澳門各大圖書館、博物館、檔案室和新聞司的資料庫發掘線索,甚至從珠江三角洲的歷史背景中借鑒。舉個例子,當時大三巴神學院上演過一場希臘的悲劇,萬人空巷,創作時我搞錯了背景,以為是清朝,個個都畫了辮子。後來做研究的指出那是明代的事情,我馬上作出修改,把辮子變回紮髻,這是尊重歷史的表現。」


05.jpg

陸曦參與《圖說鏡海—鏡海歸帆圖》專題片的策劃、監製及繪畫


澳門設計師馮文偉是該片的「動態擔當」,靜態的百米長卷能活靈活現地展現人前,他功不可沒,「做這個項目有苦有樂,因為美獅美高梅劇場的規格很高,我們在處理圖像的時候牽涉的數據很龐大,花了很多時間在硬體和軟件上作提升。但當看到成品的時候,就是很有成就感的時刻了」。從紀錄片到畫冊,再到音樂會和如今的專題片,《鏡海歸帆圖》系列一直在探尋更多呈現模式,「未來希望把影片放到網絡,或者做一些巡演,讓更多人看到」。


06.jpg

澳門設計師馮文偉是此次專題片的策劃及執行導演


說到這次放映的場地澳門美獅美高梅劇院,來自美高梅的文化藝術副總裁郭蕙心談到了對這個專題片放映的期待,「我們和製作團隊都希望透過專題片可以加深澳門市民「以澳門為家」的歸屬感和認同感,特別是年輕一代愛國愛澳的精神培育,該專題片已經在1月23日開始不定期一整年在美高梅劇場上映,並且率先向學校、政府和社團開放,為他們提供免費專場。」


短短28分鐘,一部「澳門簡史」在美高梅劇院內徐徐展開,以文藝優美又對澳門飽含深情的文字,娓娓道來小城數百年間之點滴。顯然,專題片中的每一張畫,每一句話,都是經過精雕細琢的,像是一位陪伴澳門見證百年風雨的「說書人」,以謙卑的態度,為你講述「媽閣」這座城的起起伏伏。這樣嶄新的方式,增加了專題片的前身——大型電視紀錄片《鏡海歸帆圖》及百米長卷《鏡海歸帆圖》的「厚度」,用新科技的手法吸引澳門市民及旅客去探尋澳門的前世今生,可說是本澳文旅共融發展的新突破亮點。


《圖說鏡海—鏡海歸帆圖》公映日期及時間:

www.mgm.mo/zh-hant/cotai/entertainment/macao-back-to-common-roots-narrative-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