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國華戲院大舞台——活化翻新打造多功能演出場地

2018年12月 | 第三十期

文/老鳳丹

國華戲院,相信大多數澳門人並不陌生,最近戲院歷經九個月的活化翻新,搖身一變,成為寬闊嶄新的大舞台,除了翻新場地、保留具有歷史意義的物件,還添置全新的舞台燈光音響,為文化創意產業打造多功能演出場地。項目發起人關偉霖(William Kuan)聯同營運人林偉雄(Mark Lam),為我們介紹活化國華戲院的經過及經營模式。

 

「修舊如舊」保留歷史氛圍和集體回憶

 

走進國華戲院,舊時的菲林放映機、拉片幻燈機,甚至連30年前已經存在的土地神龕,在這裡都可以看到,因為一開始關偉霖對於翻新國華戲院的規劃就是要將它「修舊如舊」,他表示:「這裡每一樣東西的觀感,均與舊時戲院一模一樣,我希望將國華戲院的歷史氛圍和集體回憶保留下來,亦能夠讓大家意識到保育的重要性。」


對於戲院的翻新工程,林偉雄則認為:「將具有歷史價值的東西保留下來,要花費更大的心機和精神。例如戲院裡面的櫈子,將其翻新其實比重新購買需要花費更多成本。」「澳門地方細,寸土寸金,能夠用來給演藝界表演的場地不多,收購國華戲院,亦想給本土劇團一個真正貼近社區的舞台。」關偉霖補充道。

 

「工學結合」培養本地舞台技術人才

 

在規劃上,活化後的國華戲院主要租借給演藝團體使用,林偉雄指出:「戲院重啓後,會以相對較低的價格租借給本地文創及演藝團體使用,但可能暫時不考慮在商業院線方面發展。活化後的戲院在今年8月正式對外租借使用,戲院的重新啓用亦有助於整幢國華商場的活化。」

 

同時,戲院亦會用於培養本地舞台方面的技術人才,關偉霖表示:「在舞台燈光、音響設備管理層面,我們跟澳門創新學院合作,與校方共同設立職業技術培訓、實習及職前體驗基地,整個戲院舞台的台、燈、聲系統將由學校負責,同時亦為該校演藝課程中約40名的學生提供實習機會,開展舞台管理、演出實習、技術培訓等,為本澳相關行業的發展提供人才。」

 

充足的舞台設備滿足不同演出需求

 

國華戲院翻新開業至今不足兩個月時間,已經有街舞比賽,歌唱表演、樂團演出、典禮等不同類型的節目預約,其經營狀況良好,基本可以達到收支平衡,林偉雄表示:「翻新後的國華戲院最大優勢是具備充足的舞台設備,對於一般歌唱比賽、演講、典禮等活動,主辦方只需要將banner和觀眾帶過來即可,戲院提供技術人員和演出所需的mixer、燈光、電腦、音響等設備,基本上不需要再外購。」

 

談及目前租賃舞台的收費模式,林偉雄表示:「在戲院翻新開業首階段,本澳非牟利團體租用,費用為每四小時4,000元左右,若想額外增加四小時用作綵排、測試等,總共只需6,000元左右,便可以租用場地八小時,價格亦包含使用基本舞台裝置及技術人員;若是商業機構或演出團隊租用,價格就會比非牟利團體高30%,使用八小時的價格約為8,000元,價格比澳門其他同類型的表演場地相對便宜。」

 

融入大灣區 進行緊密互動的交流合作

 

國華戲院屬於國華商場的一部分,翻新過程中與商場內各舖位的業主溝通,共同對公共設施進行修葺,是活化過程的重點工作之一。關偉霖表示:「國華商場歷久失修,戲院樓下的整個商業環境有不少缺陷,就像商場的電梯需要修復才能使用,於是就需要跟業主們溝通,共同出資修復這些公用設施。我希望得到更多業主們的理解,自己不單單是想將四樓的國華戲院做好,而是希望把整個國華商場都活化起來。」

 

未來國華戲院大舞台將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不同城市的表演場地及演藝團隊交流,關偉霖表示:「目前不少大灣區內不同城市的演藝團隊都希望跟國華戲院合作,比如廣州的粵劇團、香港的油麻地戲院、皇都戲院等,將相互交換各地優秀的演出作品,與大灣區的演藝界進行更加緊密及互動的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