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陸奧雷

澳門詩人,小說家,專欄作家,曾獲澳門文學獎小說組冠軍及新詩、散文等多個獎項,著有短篇小說集《板樟堂的倒數聲》,詩與散文合集《摩天輪的幻象生活》,並與賀綾聲合作發表《詩人之夜》和《澳門文學地圖》系列等多個澳門文學宣傳短片。

電影的宣傳價值和歷史記錄

2015年12月 | 第十二期

02_陸奧雷_01.jpg


在社交網絡時代,微電影或宣傳短片,對任何產品的推廣都極其重要。對不少出版社來說,視頻已成為出版行銷的重要手段,文學、音樂、電影、劇場,最終的宣傳又回到了文字和視覺媒介。到底是要用硬推廣(產品廣告)還是軟營銷(電影軟植入、微電影),則關係到宣傳經費和宣傳理念了。


總而言之,一部電影的成功,意味的往往比我們想像的要多。今天,看小說和讀詩已經不是主流娛樂,可是小說家和詩人的作品,還是有其價值,而且好看的東西不少。要如何被別人看見,吸引別人走進書本,影像化自然是不二法門。從電影界獲得協助,自然是最直接的方法。


另外,很多經紀人都會透過他們的閱讀,把好作品推介給自己旗下的導演,再開始文學改編電影的企劃,也有導演是通過自己的閱讀,發掘出適合自己拍攝的文本,繼而跟作者接觸。至於複雜的改編過程,如何尋找適合或有經驗的編劇人員來連接原著作者和導演之間的理念,繼而把文本視覺化,那也是相當值得討論的課題。


現時的澳門電影,編劇這種艱苦的工種極缺乏專業人員,澳門的導演似乎比較喜歡拍自己的故事,少有想過跟文學界聯合和跨界創造更多雙贏局面。導演寫出來的故事,經文學和編劇專業進行修改或提供意見;文學作品生成後,透過改編和編劇變成可供拍攝的影像文本,這一關大概就是提高電影作品質量一個急待處理的環節。當然,澳門也沒有多少作家能勝任改編或編劇工作,也是一個實際問題。如何以更好的方式,把眾多藝術界別的人聯合起來,透過影像化產生更大的影響力,繼而能為各自的創作帶來更大的價值,相信還需要透過更多的實踐和交流,慢慢讓跨界合作變成一種習慣。


《幸福來電》拍成微電影,最初的目的就是宣傳《澳門作家訪問錄2》。訪問錄的出版,目的是給澳門文學留下史料。而電影拍完,實際取得的成果就是揭開了一批老作家的神秘面紗,為澳門文學史留下一些動人的影像記錄,這跟我們的初衷是一致的,而且似乎參與其中的作家,他們的忠實粉絲都看得相當高興。我想,將來在書展展攤、在進行文學推廣及有其他新書出版時,這部微電影估計仍可以長期利用。


當然,從文學史的角度,我會更期待如《他們在島嶼寫作》和澳門導演徐欣羨的紀錄片《荒蕪中栽花》之類的影像作品,這些透過記錄作家的寫作與生命歷程,能最終連繫到人生和城市,人們往往能透過欣賞這樣的作品,刺激到自己的創作。在文學和電影的跨界方面,在此也鼓勵澳門的電影界和文學界朋友,繼續互相關注,一起來發掘更多合作項目,做出更多好作品吸引更多觀眾。目前,周桐的短篇《楢山盟》、太皮的中篇《愛比死更冷》,好像已進入了澳門電影的創作企劃,我也會為大家密切留意。(當文學遇上電影,當電影遇上文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