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鍾妮

本職為會計師,亦為多個澳門動漫團體的成員。九十年代初起應邀於《澳門日報》上發表小說、漫畫及插畫作品,後期負責漫畫編劇。近年主要工作有主編「漫畫天地工作室」旗下漫畫書誌《MIND²》,及參與籌組「澳門動漫聯盟」項目「澳門動漫博覽會」等。


澳漫:風格與取材

2016年06月 | 第十五期

06_鍾妮_01.jpg


訪問任何一位漫畫家,他/她都必然會說:因為從小就愛看漫畫,所以走上了創作之路。


漫畫,除了要有好看(當然難看也可以)的畫,還必須有一個故事脈絡,把一連串畫面整合起來,才能成為一篇可以吸引讀者閱讀的漫畫作品。


澳門原創漫畫,有其先天不足之處,創作人們絕大多數都是業餘身份,尋找題材、構思故事與資料搜集都得自己來,而創作的時間精力又不那麼充裕,有時難免顧此失彼。雖然如此,經過業界多年的切磋磨煉,不斷思考探索,澳漫的獨有形態近年總算漸見端倪,不復早年無意識地摹仿日漫與港漫的面貌。


那麼澳漫到底長甚麼樣子呢?


先從題材說起吧,四格漫畫方面,最能引起共鳴的政治民生議題自然是熱門之選,但若然作者社會歷練與人生經驗不足的話,很容易流於不倫不類;新手入門,喜從日常生活雞毛蒜皮瑣事畫起,因為易於駕馭;而近年在創作新思維不斷湧現下,一種另類路線漸漸成型,就是不講故事,純玩圖像與效果。


至於短/中篇呢,號稱永恒主題的愛情在澳漫中偏不多見,而從過去到現在,不少創作人都喜好完全離地的幻想式故事,背景設置情節發展都完全建構於太虛幻境,作者固然可以試圖藉此反諷現實,但更多的似乎只是隨心所欲天馬行空一番;即使故事以現實生活為場景,也常常與真實世界相去十萬八千里,不過,漫畫本來就是要滿足讀者(與作者)種種不可能的幻想,所以似乎也理所當然;少數廣泛涉獵的高手,則有本事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歷史神話電玩宗教通通都隨手拿來戲耍改編,令人驚艷。


近年特區政府扶持文創產業的政策,把澳門世遺景點帶入了本地漫畫中,澳門特色嘛,怎麼可以少了世遺的一份子?憑良心說,相關元素在本地各種平面設計產品中已經有泛濫之感,當然,漫畫家是聰明的,有人會加強內容資訊性,也有人在故事表達技巧方面動腦筋,則又可以攀升到另一層次了。


常有人說:「澳門有四百多年中西文化碰撞交流的歷史」,那麼可以進行藝術加工的素材,肯定不會只有公交滯後、世遺景點或情侶打情罵俏,資深而熱心的創作人,曾經把澳門關前街與一眾神佛寫入漫畫,順便講述一番歷史典故,本土風味絕對是濃得化不開;有心發掘的話,澳門大街小巷,可以說的故事一定不少,但要花費一番功夫作資料搜集整理則是必然。


也有創作人嘗試跳出澳門,置身於更廣闊的天地。近年一部以內地知名拳擊運動員生涯為題材的真人真事傳記式長篇漫畫氣勢登場,作者本身就是拳壇中人,有豐富親身體驗,故事寫來有血有淚,觸動人心,是難得佳作。


在澳門,畫漫畫對絕大多數創作人來說只是興趣而非謀生工具,較少死線壓力和市場方面的顧慮,自由度極大,理應存在著比其他地區更多的可能性。但也正因如此,作品難免會向個人喜好傾斜,雖有助於不同風格的形成,但若從整體著眼,想要拓展創作的廣度與深度,似乎就需要積極尋找更多的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