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林琪香

旅客,賣文人,現居日本。曾於《明日風尚》、《ELLE Decoration》及《CREAM》雜誌任編輯,現替雜誌寫設計、生活、旅遊等文章討生活。最近開始寫書,首本著作為《好日。京都》。

小小地域電影院

2018年12月 | 第三十期

2016年,日本的電影業的收入達2,355億日元,創了21世紀以來的新高。日本東北地震、核爆事件、少子高齡化問題、下流老人、終身僱員制度的瓦解、消費稅增加……近年來日本天災、社會及經濟問題接連不斷,但看來日本人雖然普遍被認為對於消費愈來愈消極,但各種問題並未減少他們往電影院的興致,花一點小錢,享受大銀幕的光影帶來的快樂。

 

我們印象中的電影院都是由大財團經營的,寬大的熒幕與充滿了迫力的音響,然而在日本卻有一些規模非常細小的電影院,是由個人經營的,用他們微小的力量,環抱着對電影的愛,走進小社區內,希望社區的人能讓電影工業活躍起來,也希望電影能使社區活潑起來。

 

林琪香1.jpg

位於桝形商店街的出町座集電影院、咖啡室及書店於一身,聚集不少年輕人。


在京都市近出町柳車站的桝形商店街,除了近入口處賣豆大福的雙葉(Futaba)之外,幾乎沒有旅客到訪。小街內只有超市、蔬菜店及雜貨店,到訪的大多是在附近居住的本地人,不過,桝形商店街近來卻熱鬧起來,還聚集了不少年輕人,原因是出町座(Demachiza)開幕了。

 

出町座集電影院、咖啡室及書店於一身,兩個影院,每個只能容納四十多人,上映的並非當季的熱門話題作,而是店主根據自己的基準選來的作品,昔今並存,大都在其他電影院早已落畫,又或是其他大影院沒有興趣的作品。像在今年10月中,出町座其中一套播放的電影,是由松居大恒導演的「アイスと雨音」(中譯:《冰和雨聲》),此作在3月開始在日本全國上映,10月底便要發行DVD了。二輪電影的選擇反而為出町座添加個性,好些到來的客人,不是為看某部指定電影而來,而是到來後才向店員查問:「今天播哪幾部電影呢?」若有機會跟感興趣的相遇,便購票入場,沒感興趣的便坐下來喝杯咖啡,看看書。也有些客人來商店街只為買菜,卻順便看了一場電影。在傳統商店街內,似乎正有一種有趣的創意文化,因為電影院的落成,而漸漸萌芽。

 

林琪香2.jpg

位於桝形商店街的出町座集電影院、咖啡室及書店於一身,聚集不少年輕人。


位於秋田縣,一個只有七萬多人口的城市—大館市,有一家兼作住家的電影院,名為御成座(Onariza)。御成座正在上映由中川龍太郎導演的「四月の永い夢」(中譯:《四月的長夢》),若你進場,說不定會被電影院的音響嚇了一跳—於電影的配樂之中,竟然混着不屬於電影的牧童笛聲。館長的女兒在二樓客廳練習牧童笛,笛聲居然傳到電影院來了。對此,在場觀眾似乎已習以為常。

 

御成座建於1952年,於2005年時曾一度閉館,館長租下房子時,原一心改裝成住家,但鄰近居民以為城市內唯一的電影院要復業了,高興不已,館長見狀,即使對電影院的經營一無所知,還是把心一橫,復興了御成座。冬季時穿着大衣看戲,為電影院減省暖氣開支;新電影上映了,主動繪畫巨型宣傳招牌;為多讓電影院多賺點而棄買折扣票……御成座在居民的疼愛中經營下去。一家電影院的出現,讓居民們的連結更為緊密。

 

齊藤工為鄉郊地區開設的流動影院Cinema Bird、由導演若松孝二於名古屋創辦的Cinema Skhole,都是源起自一人之力的電影院。我甚至在京都發現了一個每月只開放一兩次的小電影院,地方在等持院站附近,一個建築師自己的住家裡。開辦電影院,似乎沒有想像中複雜,或者該說,想舉辦任何關於創意的活動,都沒想像中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