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袁紹珊

北京大學中文系及藝術系(影視編導)雙學士、多倫多大學東亞系及亞太研究雙碩士,研究方向為文學及電影。獲「美國亨利.魯斯基金會華語詩歌獎」等多個獎項,曾任美國佛蒙特創作中心駐村詩人,應邀出席葡萄牙等多個國際詩歌節,擔任澳門首部原創室內歌劇《香山夢梅》作詞人。在兩岸暨港澳地區出版過多部詩集。長期從事學術及出版工作,並為台港澳多家媒體撰寫專欄。


尋找當代桃花源

2020年10月 | 第四十一期

疫情期間出門不便,很多澳門人選擇了staycation(在地遊)。旅遊業界絞盡腦汁各出奇謀,把澳門相當有限的旅遊資源全用上了——海上遊、直升機遊,連參觀酒店豪華套房也不放過。另一邊廂,到旅遊塔笨豬跳,約三五好友到酒店小住幾天、享用泳池、拍網紅照,似乎成了這段特殊時期澳門人的指定度假模式。


我因為想念雲南的野菌,解除隔離規定後,便急不及待跑到大香格里拉放空去了。在麗江、大理等地,發呆似乎才是正經事,在特色客棧裡喝茶交朋友,在花園中看雪山看星星,逗一下街頭懶洋洋的貓狗,或在咖啡館翻翻書,在酒吧裡聊聊人生也行。旅遊指南千叮萬囑,在古鎮古城裡,你唯一該做的事情就是甚麼也不做。


一個人放空,普遍被認為是不思進取;一群人一起虛度時光,卻成了無限商機。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等機構發佈的《休閒綠皮書:2018-2019年中國休閒發展報告》中,排名前四位的最休閒城巿為上海、三亞、北京及珠海,配合「綠水青山便是金山銀山」的指導思想,休閒在個體生活、家庭關係、社會活動和經濟構成中所扮演的角色愈來愈重要,甚至成為公共政策和城巿規劃中的要務。


袁紹珊 - 配圖.jpeg

麗江大研古城和束河古鎮的每個角落,發呆都是被強烈鼓勵的優良行為。


「休閒經濟」(Leisure Economy),理應是澳門的強項,以往許多香港人到澳門度假,圖的就是田園牧歌式的清靜。民初不少來澳遺民如汪兆鏞等,詠澳詩文裡的關鍵詞不約而同都是「桃花源」,如今外地友人說起澳門,仍大多以「在澳門過日子應該挺輕鬆的吧」作結。但澳門在中國休閒城巿排名中,卻十甲不入。


輕鬆和桃花源之間,有十萬八千里的差別。當水族箱裡被定時餵養的魚很輕鬆容易;在通向小康社會和發達國家的路上,千金難買的是「採菊東籬下」的沉浸式體驗。


近年政府致力將澳門打造成「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重點卻只放在開發更豐富的旅遊資源,強調24小時的精彩節目,卻似乎忘了「休閒」是連結「旅遊」和「文化」的關鍵。近年咖啡文化在澳門興起,但在咖啡店寫作依然是一道異樣的風景,坐超過一小時還會被為租金傷腦筋的店長請走,外地朋友來澳想找個安靜的店發呆,我都不敢推薦,怕把澳門「偽桃花源」的本相露了餡。當澳門的避世美景只限於高級酒店海景套房,疫情期間連僅存的小公園、山野步行徑也封閉,更見澳門的自然環境作為休閒旅遊資源的重要性。


有一種城巿魅力,來自不折騰、不喧鬧的旅遊方式,以及潤物細無聲的不動聲色。國際化的想像,不應只是打了雞血般的大興土木,還要學會守拙。所謂寧靜致遠,「休閒」畢竟是裡子,而不是面子工程能忽悠過去的。在生活美學當道的世代,發展不一定是硬道理。


假若一座城巿要販賣休閒,就要讓休閒成為骨子裡的優雅,化成雲淡風輕的日常。澳門官方民間合力打造全年無休的「節慶之都」無可厚非,但在舉辦勞師動眾的大巡遊、飲食狂歡和一窩蜂的網紅經濟之餘,可別忘了留一點空間給追求休閒的來澳旅人,尋找心中的隱逸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