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林小雯

生於澳門、現居紐約,從事獨立策展、寫作及藝術教育工作。2019年擔任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澳門展區策展人,並曾任職於紐約市文化局、美國華人博物館、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等機構。北京大學中文及藝術學雙學士,紐約大學藝術行政碩士。

2020年,一些好玩的線上藝術

2020年10月 | 第四十一期

2020年的疫情雖然讓許多線下藝術活動取消,但亦讓不少線上藝術創作和平台大放異彩。在2020年步入尾聲之際,借此文分享一些今年筆者看過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線上藝術項目。


Pixy Liao:挑選你的旅程


可能是今年看過最喜愛的線上藝術展。


Pixy Liao是一位攝影藝術家,她的拍攝圍繞着她的伴侶展開,對傳統觀念上的兩性關係有着顛覆性的敘述。在「挑選你的旅程」線上展覽(www.thethingsitellyou.com/exhibition-pixy-liao)中,她把近年一些攝影作品轉化為一系列的選擇題或遊戲,觀眾觀看每幅作品時,會回答一個和作品內容相關的主觀選擇題,不同的選擇,則將觀眾導向不同的觀賞之旅。作品標題在遊戲中被隱藏,全憑觀眾的參與和回應。這是一個機智地介入到網絡世界的展覽,正如策展文章寫到,Pixy Liao「以一種嬉戲的方式重新思考她的作品,同時亦在對無所不在的影像畫廊作出相反的設計」。 


Special Special的屏幕分享 


在居家令啟動之前,位於曼哈頓下城的Special Special藝術商店剛開了「藝術家的工具」群展(specialspecial.com/pages/exhibitions?s=384057737296),結果疫情爆發,開幕一天便轉到線上。但這個專注於把玩功能性藝術的商店仍舊堅持它的玩味特質,3月以來啟動了專為微信定制的數碼藝術計劃「屏幕分享」,廣邀藝術家提交可以在微信上觀看、下載,或者直播的作品,不管是公眾號、文章、應用軟件、小程序,或是表情包。6月的一期(bit.ly/2FN5ZqL)介紹了一些幫助人們保持匿名的抗議工具,包括Everest Pipkin的《圖像洗滌器》,以及Xach Branch為Instagram用戶設計的Body Blur,使用者拍攝遊行示威的影像後,可以把人臉模糊化,並刪除敏感的數據。這個屏幕分享計劃目前還在更新,介紹各種介入數碼媒界的藝術和設計,好玩又實用,至於那是工具還是藝術,好像已經不是最重要的問題。


01.JPG

使用Everest Pipkin的《圖像洗滌器》將人臉模糊化(圖片來自Special Special)


Trigger的藝術評論馬拉松


最後要介紹的是一個始於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的藝術平台Trigger。疫情前,Trigger主要在美東不同藝術院校組織中英雙語的沙龍活動,邀請藝術家(不少是華人藝術家)深入討論其創作。疫情出現以後,活動移師線上進行,這個周五晚上9時進行的線上藝術沙龍,每每有上百人參與。於是這個壯大起來的藝術社群開始組織藝術批評的馬拉松(bit.ly/3iQfm7k),每期兩天,每天連續6小時,找來不同領域和地區的策展人和藝術家,評論一共12位藝術家的作品。這個活動最好玩的地方,在於主辦者並不以藝術家的履歷或作品成熟度作為選擇標準,而是着重可以產生討論話題的可能性。這種高密度的藝術評論,對歐美藝術學院的畢業生來說是一種基本訓練,但Trigger則把這種實踐延伸到學院之外。對筆者而言,這其實是對當代藝術思維模式及創作方法的普及。參與過後,會對這種高密度的智力和體力勞動,產生許多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