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林小雯

生於澳門、現居紐約,從事獨立策展、寫作及藝術教育工作。2019年擔任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澳門展區策展人,並曾任職於紐約市文化局、美國華人博物館、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等機構。北京大學中文及藝術學雙學士,紐約大學藝術行政碩士。

關懷中學習:藝術教育中的社交情感力培養

2020年12月 | 第四十二期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持續,美國的青少年及兒童面臨不少社交及情緒障礙,社交及情感技能學習(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簡稱SEL)因而成為教育工作者關注的重點,藝術教育工作者正積極地嘗試在課堂中融合SEL,筆者在此分享一些近期整理的心得。


何謂社交及情感技能教育?

根據美國教育研究機構「學業、社交及情感學習聯合項目」(CASEL)的定義,SEL指的是「一種教育流程的設計,讓所有青少年及成人獲得知識、技能及態度來建立健康的身份認同,管理情感,達成個人及集體目標,感知並向他人展現同理心,建立及維持積極的關係,作出負責任及關懷他人的決定。」人類是社交動物,也是情感的動物,SEL作為一種社會生活的重要技能,就如同數學、語言、科學、藝術等學科,對學生的未來發展尤關重要。而近一年以來,美國的疫情持續,種族主義事件頻繁出現,青少年面對各種由之引發的社會、家庭及人際關係危機,SEL因而獲得更多的重視,幫助學生建立樂觀的心態,應對學習及生活環境上的改變。


藝術教育如何結合社交及情感技能教育?

對許多藝術教育工作者來說,SEL仍然是一個陌生的概念,但藝術教育本身其實非常適合用來培養人們的社交情感能力,比如「藝術表達」涉及人們對社會生活的認知以及情感的抒發;「藝術的交流」有助人們相互理解,建立同理心;「藝術的集體實踐」則能提升人們的協作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一般課堂上,老師可以在課程開始時,邀請學生以語言、文字、繪畫、音樂、動作等方式表達當下的情感,讓學生關注自身的狀態並聆聽彼此。當學生表達負面的情緒時,老師有時不一定能幫助馬上解決問題,但可以讓學生知道,負面情緒是人之常情,學生不用因此感到內疚,也不用壓抑這種情緒來完成課堂內容。事實上,老師在此時所展現的聆聽、包容、彈性以及同理心,本身就在向孩子示範一種良好的社交和情感能力。通過設計具啟發性、團體性的藝術活動,學生可以進一步鍛煉溝通、協商及群體合作的能力,以創造性及建設性的方式應對出現在生活當中的問題。


從研究到應用

近二十年,美國教育界及學術界累積了不少SEL的研究及實踐成果。其中,Wallace基金會的最新研究報告中指出,在校園推動SEL,首先需要對教師、學校行政及家長作出培訓,很多成人誤以為SEL只針對學生,或只有「問題學生」需要SEL;但研究表明,所有青少年兒童乃至成人都能透過SEL,改善個人的情緒管理及社交生活。在校園推動SEL的另一個難點,在於教育工作者需要放棄以學業成績為導向的教學模式,當學生出現社交及情感障礙時,能予以聆聽及給予關懷;事實上,多項研究發現SEL的應用對學生的學業表現有正向作用。最後想分享的一點是,教育工作者無妨向學生分享個人生活中的情感及社交難關,學生會從中發現,正視和分享自身脆弱的一面,便是建立人際關係和解決問題的起點。


鳴謝:

紐約法拉盛文化藝術協會教育部門提供SEL領域的培訓


01.jpg

SEL框架(來源:CAS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