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余盈

資深媒體人,有德筆出版創始人。曾任職於《城市畫報》、《葡萄酒》、《e行天下》和《新澳門導航》等多本生活旅遊雜誌,也擔任專業美食獎項評委。喜歡紙質的一切,希望將澳門出版帶出澳門,同時把優秀出版物和作者引進澳門。

《花田戲事》,粵劇還可以這麼寫

2022年10月 | 第五十期

上期有寫過,在傳統紙媒看似日落黃昏之時,另一種新式「紙媒」逆境開花,它就是Mook(雜誌書)。近年我在澳門經營的小型出版社,曾出版過《Be Water水象》和《Steppyplus》等系列雜誌書,製作團隊均來自內地。雜誌書兼具雜誌和書的功能,嚴格來說並不算是媒體,但又帶有媒體固定規格固定出版周期的特質,主題與印刷呈現方式可以每一期都轉變花樣,更像是由固定製作班底定時定候推出的書本(還有點像知名歌手推出的單曲CD)。在現世代,沉迷炮製雜誌書的人或團隊大多很有想法,他們當中有曾經在傳統媒體打滾十數年的老媒體人,也有從未涉獵過媒體,憑藉敏銳的訊息捕捉直覺去獲取關注和讚賞的內容搞手。


因為和雜誌結緣十數年,我對雜誌書毫無疑問是有偏愛的。


這次要特別和大家推薦的雜誌書名為《囂聞Human》,據說團隊本身提倡的主旨是「絕對主觀」,於是,我也嘗試用主觀思維來分析一下名稱:顧名思義,這肯定是講粵語的人做的書,另外,關注的重點肯定是城市人文(human)。這樣的聯想模式就如講粵語人士之間的小秘密,心照不宣之下大多都能get到彼此含義,我算是猜中了。


三個性格迥異的廣州女孩——阿樺、叮叮和Swing,憑藉對雜誌書的熱愛,加上很想透過自身的努力讓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讀懂並身體力行投入到保育南粵文化的行列中去,她們在本職工作以外,利用公餘時間成立了「屎坑計工作室」,至今已出版了三冊《囂聞》,成功書寫出屬於自己的雜誌書創作路。


創刊首冊《囂聞》真實地呈現「屎坑計」野生記錄城市的做法,封面是一個「痰盂」——既世俗又直白。內容非常廣州市井風,是鮮活的,就像你平日下樓和街坊聊天的日常一樣。設計師阿樺說這些被訪者真的就是街坊,都是她們平日經常遇到又感到好奇的平凡人。作為一個「老編」,我也犯下了先入為主的錯誤,一開始會覺得:這個主題看起來「不怎麼吸引」啊!但當我看到她們的「思考動線/路軌圖」和「討論筆記」時,馬上改觀,這三個女孩的細膩心思淋漓盡致展現眼前。沒有對自己出生城市的濃烈喜愛,才不會留意到老街道上略顯斑駁破落的顏色,還要被「色誘」到。


第一期畢竟是試水作品,還不能完整成熟地表現出這三個主創的大膽想法。


最新一期的《囂聞——花田戲事》,在主題完整度,設計創意和內容輸出上,都比第一二冊圖書成熟得多。當設計師阿樺很興奮地約我吃飯,堅持由主創三人親手把書本遞交到我手上時,我就感受到這份沉甸甸的誠意,同時也知道是得來不易的成果。


01.jpeg

《花田戲事》在廣州舉辦的新書發佈分享會


02.jpeg

《花田戲事》一冊分開了多個部分,更像是一個遊戲,一開始玩的時候,我也有點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不知應該從何玩起。後來創作者告訴我,其實不同人可以從不同地方開始讀和玩,這也是她們創作的一個有趣點。


果然不出所料,以粉紅色為主調的書本既不失「傳統意味」也很貼近當代設計潮流,常常謙虛笑說自己不是「商業設計師」的阿樺,把自己的繪畫天賦和女性設計師獨特的細膩和鬼馬,巧妙地融入了這冊既是「遊戲書」又是「雜誌書」的《花田戲事》中。在分享會中,我也發現了叮叮和Swing那種新時代獨立女性的風範,她們有想法有目標,能堅持自己的想法並努力執行到底,邏輯非常清晰。透過編輯把自己的寫法和思維「推翻又推翻」的完美主義作派,《花田戲事》最終被定位成桌遊,她們設置了三個角色可以讓讀者分別代入。每一個角色都不是隨意設置的,角色名字令懂得粵語文化的人「會心一笑」。一邊玩遊戲,一邊沉浸式地重讀粵劇文化之路,即使是z世代的年輕人,也可以把這些老傳統讀進腦海。


03.jpeg

「拆解」《花田戲事》(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