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陸竹

土生土長澳門人。過去十年至今,以策展人及製作人身分,策劃表演、視覺藝術及音樂項目,包括從本土文化出發的藝術項目。亦與大型企業、政府合作的地標性國際級藝術家項目。

香港藝術空間散策後記

2023年04月 | 第五十二期

近月香港再度迎來一年一度的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更是在疫情後大攪的一年,吸引了32個地區共177間畫廊參展。在每年Basel舉辦的3月,香港總會引來大量國際藏家和藝術愛好者造訪,在這期間,香港的大小畫廊和藝術空間都會拿出最耀眼或最想力推藝術家來示人。因此到訪Basel時,我也順道參觀多個香港獨立藝術空間。


在圈內朋友推介和自發搜尋到的展覽資訊中,我選擇重訪黄竹坑的多間畫廊、甚具代表性的Para Site藝術中心、前身是落成於1908年的香港遊艇會會所的Oi!油街實現藝術空間,以及近期才開業、位於深水埗的獨立空間Current Plans。當然如果想要得到香港畫廊和藝術空間的資訊,最簡易的方法可以參考香港畫廊協會的藝術指南。Art Basel、Art Central藝術博覽會、「全球規模最大的文化項目之一」的西九文化區及「集古蹟及藝術館於一身的建築群」的大館等形形式式的文化機構,並有各式畫廊、具獨特生命力的藝術空間等,組成了香港豐富多樣的藝術風景線。


我十分享受到訪藏於城市不同角落的藝術空間,同時能夠遊走在街區感受城市的活力和日常,被不同空間的自主取態所啟發。如風格前衛、強烈的Empty Gallery,以黑暗的氛圍籠罩着整個空間。由於上次到訪已是多年前,當電梯到了相應樓層後,只見漆黑一片,因而又再次忘了要怎樣進入空間。當時正在展出美籍華人藝術家徐梯善(Tishan Hsu)的「screen-skins」和范加(Jes Fan)「Sites of Wounding: Chapter 1」個展,在黑暗、曲折的空間動線間擺放的雕塑裝置顯得怪異靈動。


陸竹:配圖1.jpeg

Empty Gallery展出的Jes Fan「Sites of Wounding: Chapter 1」個展


另一個令人深刻的藝術空間Para Site藝術中心,據官方簡介:「亞洲歷史最悠久、最活躍的獨立藝術機構之一」,無疑Para Site由1996年成立始,以當代藝術與社會現象的批判性姿態,舉辦深受專業領域認可的展覽、討論活動和出版刊物。例如在我到訪期間展出由曾明俊、何思穎策劃的聯展「瞬息⋯⋯風中序」,「藝術家運用聲音、氣味、動作以及煙霧等訊號探索有關流散與遷徙的議題,作品在科技、科學與建築的交匯處展開討論」。


陸竹:配圖2.jpeg

Para Site「瞬息⋯⋯風中序」聯展


以上談到的兩個空間分別位於香港仔和鰂魚涌的工業大廈內,在美術館和商業畫廊的傳統藝術展示空間之外,形成另一種存在形態。這類「替代空間」(Alternative Space)最早出現在上世紀60年代的紐約,誘發大量藝術家湧到紐約發展,而作品未能獲機會在主流的機構展出;同時實驗性藝術蓬勃,藝術家們為跳出美術館的靜態氣氛,以及商業體制的局限性,相繼自發組成獨立空間。此外,當時美國政府積極推廣藝術,成立藝術基金會贊助「非營利機構」,使得「替代空間」獲得經費運作。這類空間的特點在於以強烈的概念,自由開放的態度進行藝術探討,填補原有機制中未能滿足的藝術實踐和實驗,同時不追求以「名望」作為展示作品的出發點,並不以商業主導。


「獨立空間目前在藝術生態裡是作為美術館和畫廊之外的另一種角色出現,相信隨着當代藝術創作環境需求的不斷變化,獨立空間會在藝術生態中佔據更顯著的位置,因此作為其健康發展重要保障的制度建設更應該被重視。」中國多個獨立藝術空間的創辦人彭曉陽說。這類空間除了為藝術家提供創作及展示、交流的平台,同時從根本反映一個城市的藝術、文化能量,是現今藝術語境中不可或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