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林小雯

生於澳門、現居紐約,從事獨立策展、寫作及藝術教育工作。2019年擔任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澳門展區策展人,並曾任職於紐約市文化局、美國華人博物館、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等機構。北京大學中文及藝術學雙學士,紐約大學藝術行政碩士。

藝術執照:規訓還是自由?

2019年10月 | 第三十五期

夏天裡,我與朋友參觀了古根漢美術館的新展《藝術執照:古根漢收藏六面觀》,這是古根漢首次邀請藝術家參與策展,展覽頗為帶出了一些新鮮的視角與獨特的觀點。


展覽一共展出了美術館三百多件20世紀的現當代藝術館藏,六個單元分別由曾經在該美術館舉辦個展的六位重量級藝術家策展,包括蔡國強(Cai Guo-Qiang)、陳佩之(Paul Chan)、珍妮.霍爾澤(Jenny Holzer)、朱莉.梅雷圖(Julie Mehretu)、理察.普林斯(Richard Prince)和嘉莉威姆斯(Carrie Mae Weems)。不難發現,有些藝術家相當熟悉策展的語言和規範,學術味十足,但對我來說,更有意思的是理察普林斯和蔡國強策展的單元,兩者乍看都不怎麼「當代」,只有在細看展覽介紹以及對藝術家創作脈絡有一定了解的情況下,才看出展覽的趣味甚至是尖銳的視角。


林小雯2.jpg

紐約古根漢美術館展出之《藝術執照:古根漢收藏六面觀》 圖/紐約古根漢美術館


理察普林斯是個充滿爭議性的當代藝術家,他的創作往往是截取他人的Instagram圖像打印出售,而且售價不菲,將藝術市場與互聯網時代版權的灰色地帶玩弄於股掌之中。在《執照》中,他展出了四、五十年代世界各地一些非常相似的抽象繪畫,看似與他個人的創作分離,但其實他在追問:二戰後,抽象表現主義被奉為美國自由主義社會的象徵,但這種藝術表現手法真的是美國「原創」的嗎?還是具有更廣泛的普遍性?這其實延續着普林斯對原創性、著作權以及價值構建體系的思考:誰擁有圖像或藝術的著作權?它的價值是如何被構建出來的?普林斯還展出了一組與抽象表現主義大師傑克遜波洛克相關的作品,一件是館藏的波洛克原作,另一件則是普林斯個人收藏的波洛克仿作。如果沒有仔細查看作品說明,仿作很容易會被誤認為是重要館藏,而諷刺的是,誰說這件仿作不會因為這次展出而名留藝術史?


林小雯3.jpg

左圖:普林斯單元內展出的波洛克仿作    右圖:普林斯單元內展出的波洛克作品


蔡國強策展的單元同樣充滿玩味而不失尖銳。蔡是第一位能夠在古根漢美術館舉辦個展的華裔藝術家,「非.品牌」的策展主題,表明了他試圖探討藝術體系中的品牌構建與權力構建的野心。從展示上來看,他回到了20世紀以前流行的一種「沙龍式」展覽方式(如圖),摒棄現代藝術展覽的範式,為藝術去魅,幫助觀眾看見藝術史上那些「未經包裝」的作品。而從作品的選取來看,他不僅只展出了藝術家的早期作品,還「魚目混珠」地置入了一些個人的早期創作,挑戰策展的客觀性與學術性─如此打破禁忌,無非為了假設另一種藝術史書寫的可能,以策展虛構現實,最大程度地行使一個藝術家的自由與權利。


123.jpg

蔡國強單元的沙龍式展示  圖/蔡國強工作室


認真地追究起來,藝術執照談的是甚麼?它是一紙文憑還是長長的藝術履歷?它賦予了藝術家自由還是規訓?權利還是義務?我想這個展覽中已包含了不少耐人尋味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