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實體書店的生存之道

2018年04月 | 第二十六期
文/Jasper Hou

澳門地方雖小,但也容納了各具特色的書店,當中亦包括謀求多元化經營、在售書之外拓展新的業務的複合型書店。這類書店會否成為澳門未來實體書店轉型的新方向?傳統實體書店的前途如何?本期《C2文創誌》邀請到「慢調書旅」、「边度有書」、「宏達圖書中心」三間本土書店的相關主理人為大家分享他們的看法。


宏達_工作區域 1.jpg邊度-03-03.jpg


慢調書旅


慢調書旅2016年開業至今已有近兩年時間,最初由三人共同合資成立,一如實體書店面臨的挑戰,單靠銷售書籍利潤微薄,店主盧德勁(Jeff)為了增加收入,不斷拓展多元業務,為書店注入文化元素吸引客源,但他依然堅信在這個愈來愈遠離書本的年代,書店仍有存在的價值,而慢調書旅期望為消費者提供一個思想沉澱的空間。


提供空間享受閱讀氣氛


店主Jeff本身是一位設計師並擁有自己的設計公司。因為從小喜歡看書,於是跟太太及好友合資開設「慢調書旅」。對於書店的名字,Jeff解釋道:「慢調書旅最初取自『慢條斯理』的諧音,現代人生活過得愈來愈急促,瀏覽網絡資訊成為大多數年輕人日常的閱讀習慣。想不被干擾,放慢腳步閱讀一本好書仿佛成為一種奢侈。我們希望為客人提供一個安靜的空間,『慢條斯理』地享受讀書的氣氛。」


Jeff希望將自己喜歡的書籍和產品跟大家分享,所以商品種類方面也有偏重,除了書本之外,店內還會銷售自己原創的文創產品以及公平貿易產品。他表示:「引入公平貿易產品除了看準澳門的市場空缺外,還希望將環保和平等的理念引入店內,雖然價格可能偏高,但好的商品還要考慮原材料、手工製作等的成本因素。」


分享是書店帶給自己最開心的事


Jeff覺得開書店最開心的是他們所選擇上架的書籍和產品得到消費者認同。他表示:「每售出一本書,我都會感受到自己的書店多了一份認同,這種分享的感覺很好。而目前書店20到30歲的客人比較多,我們亦開設了Facebook專頁,希望讓更多人了解我們的動向,每周都推介新書好書,並保持與顧客溝通。」


Jeff認為:「電子書刊的發展對實體書店的影響還是存在的,但我作為過來人,覺得看書要拿在手上才有感覺。當你看電子書的時候,可能會受到電子熒幕的亮度或者其他Apps的影響,不會專心去看書本的內容。所以實體書店還是有優勢的,至少可以為你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


迎難而上開拓客源


Jeff認為如何擴大宣傳力度吸引客源是經營過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難。他表示:「澳門市場小,一些傳統的宣傳途徑成本太高,對於中小企只能靠網上宣傳,但其效力不大。所以我們策劃了不同類型的文化活動,如繪畫、剪紙、書法工作坊,希望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打造自己的品牌與口碑。」


此外,Jeff認為物流運輸是關鍵一環,會直接影響店內書籍的來源,他說:「書本的數量及重量較大,在成本考量的情况下,需要使用航運。而航運至澳門基本上都要以香港為轉運點,產生較高的成本。對於一些規模小且上架量不大的澳門書店,很難找到海外的出版社合作。目前慢調書旅已經跟台灣的四間出版社擁有固定的合作關係,而未來將會發掘更多的出版社把書籍引入到店內上架銷售。」


跨界合作打造原創品牌


Jeff認為複合型書店是未來澳門書店的發展趨勢,他表示:「單純靠書籍的銷售盈利很低,要配合其他周邊的商品或者是文創產品一起去經營令書店具有更多元素,才會吸引更廣泛的客源。這是未來澳門書店經營的發展模式之一,澳門本身市場較小,如果書店只靠賣書很容易就被淘汰。」


未來「慢調書旅」除了生產更多自家品牌的文創產品外,亦會嘗試跟其他領域的藝術家合作去設計和生產融合不同藝術元素的本土產品,Jeff表示:「自己的設計公司能夠將設計和生產的工序整合起來。有些藝術家不知道如何將他們的作品變成產品銷售,而慢調書旅就可以幫助到他們用合適的方式在產品上呈現他們的作品,並在書店內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