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時尚新秀──鄭敏靜談本地時裝設計

2015年06月 | 第六期

文/黃耀岷

婚紗禮服設計師鄭敏靜,年僅27歲,就已創立自家品牌「Chantelle.C」,其作品更在服裝展上大放異彩。這位獲得文化局「2013時裝設計樣版製作補助計劃」補助的設計師,與我們暢談目前澳門時裝業的狀況。


鄭:時裝設計師鄭敏靜     邵:《C²文創誌》副總編輯邵楓靈


邵:在眾多服裝設計中,為甚麽你會選擇做婚紗、禮服設計?


鄭:大概是小時候畫畫,就很喜歡繪畫婚紗禮服吧。


邵:那你又是怎樣開始參與一些電影、廣告的服裝和美術設計?


鄭:我曾在香港公開大學修讀有關服裝設計的文憑課程,就覺得服裝和形象是互相配合的,因而也特意修讀了特技化妝,即因應角色需要而作的化妝。那時我同時任職於澳門一間娛樂場,負責他們拍攝的MV的特技化妝,因而認識了一位香港製片,因此香港的廣告公司就開始找我幫忙。


邵:電影和廣告行業每每需要各種稀奇古怪的服裝道具,有沒有一些有趣的案子可和我們分享?


鄭:最近我成為了荷里活電影《Now you see me 2》的服裝組的一員。有一次導演想為一件綠色的旗袍配一對一樣顏色的跳舞鞋,於是我們要即場裁製一對綠色的芭蕾舞鞋,並在兩小時內起貨,是一次很有挑戰性又有趣的經歷。


邵:你覺得荷里活的團隊和你在港澳合作過的有何分別?


鄭:最大分別是他們的分工極細。港澳的團隊通常只有一個服裝指導、一個助手、一個服裝管理,就這幾個人跟進一齣電影的服裝。但荷里活的團隊,光是香港的分隊,就有八個人負責工作了。


邵:你覺得澳門人對時裝的看法如何?


鄭:澳門人較難接受新事物,很多人往往跟着香港和其他地方的潮流走,很少會自己推一種潮流出來。


邵:那你在澳門開展時裝設計的職業生涯會否有困難?


鄭:以前澳門設計師總被人看低一線,覺得收費應該要較其他地方的設計師便宜。所以我很想努力去證明自己,不想連澳門人也看不起澳門人。近一兩年情況似乎好轉了,而且現在政府也支持時裝業的發展。


邵:能夠分享一下近年的工作經歷嗎?


鄭:上年我參與了一個15萬的資助計劃(編按:即文化局「時裝設計樣版製作補助計劃」),加上部分自資,用以設計婚紗禮服。這一批作品行過一場時裝秀後,銷售不俗,一些名媛想我為她們度身訂造,將我這一批風格上較為年輕的衣服,修改成適合她們年齡的款式。


邵:哪一種客人較多?


鄭:婚紗的話,當然就是指向快要結婚的女士。但我知道這個市場較窄,於是嘗試轉向禮服。然而澳門人較少機會穿得那麼隆重,所以也會設計一些半正式的洋裝如Cocktail Dress,這樣就較易為本地人所接受。其實近年有很多大集團在澳門舉行派對和宴會,人們自然重視衣着,也會開始留意本地時裝。


邵:那澳門時裝有甚麽特色呢?


鄭:不同的設計師各有特色。我有朋友專做休閒男裝,也有專攻少女系、休閒風的,我則是走歐式禮服路線。澳門設計師雖然少,但也算是百花齊放。


邵:你覺得澳門的時裝業前景如何?


鄭:我覺得會愈來愈好。政府支持文創產業,音樂、戲劇、電影、時裝,眾多產業相輔相成,大家可以在一條產業鏈上共同進步。電影需要服裝,本地歌手、舞台劇演員也愈來愈需要澳門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