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Bitetone:匯聚獨立音樂的力量

2015年07月 | 第七期

文/邵楓靈

Bitetone既是一份香港的網上音樂雜誌,又擔任過獨立樂隊的經理人,舉辦過許多叫好叫座的音樂活動,最近還生出一個Cuetone,看準市場缺口,打正旗號做音樂活動顧問公司。我們請來Bitetone總編輯及Cuetone項目總監莫翠儀,分享他們如何把一個單純分享音樂的網站,變成推動香港獨立音樂的旗手。


邵:《C²文創誌》副總編輯邵楓靈   莫:Bitetone總編輯及Cuetone項目總監莫翠儀


邵:Bitetone的出現,到底是怎樣一回事?


莫:Bitetone其實是在2010年於三藩市成立的,當時已在美國推介香港的獨立音樂,後來創辦人Edwin Lo來了香港,就順理成章在香港繼續做。我是2011年加入Bitetone的,最初我們在網上招募了一些對音樂有興趣的學生義工幫忙建立網站的內容。


邵:所以最初純粹是為了興趣才搞的?


莫:是的,最初有的是一團火,後來發現只有熱血好難持續下去,就開始想出路。其實一開始我們就不斷和很多音樂人建立關係,有些公司亦主動找我們搞音樂活動,於是慢慢就開展了其他音樂業務,至2013年終於有了真正的辦公室,Bitetone不再只是在虛擬空間存在了。


邵:你們除了搞網上雜誌,還當過獨立樂隊的經理人?


莫:是的,是Chock Ma這隊樂隊。去年他們有一張唱片《自在本性》,就是我們構思主題、設計和宣傳,還有幫他們接show。


邵:由傳媒變做經理人的角色,對音樂的看/聽法會有不同嗎?


莫:會。以前是以樂迷/讀者的身份去聽音樂,變成經理人後,考慮的東西會不一樣。每個音樂人也有自己的態度,經理人要想一個方法去宣傳他們的音樂而又不抵觸他們對音樂的堅持,是很有挑戰性的。


邵:那你們怎樣做?


莫:Chock Ma的音樂很重型,但又有中樂和爵士樂的元素,所以不失優雅。他們的歌曲主題都圍繞著思考生死和地球環境,因此我們和馬寶寶社區農場合作搞了個「種子計劃」,買唱片送種子。試想想,有多少香港人有種過東西,真正體驗過大自然的奇妙?我們又在馬寶寶搞了個戶外音樂會,那次的回響很大,也是令我們很自豪的一個活動。


邵:所以幾年來你們累積了不少搞音樂活動的經驗?


莫:是的,所以我們於2013年搞了一個Cuetone。如果Bitetone是凝聚獨立音樂愛好者的平台,那Cuetone的面向就更廣,就是要將獨立音樂普及,因此業務性質較重。現在Cuetone主要為一些公司做音樂顧問,為樂隊做數碼發行。


邵:在香港這個經濟掛帥的地方,真的有客戶會起用知名度不及主流歌手的音樂人嗎?


莫:有。香港的主流音樂太悶了,大家都在找新的東西。我們去年秋冬季曾為一個地產商搞了八個星期的午餐音樂會,地點就在幾棟辦公大樓共用的花園內。我們用旅遊做主題,因為上班族最渴望就是放假去旅行,既然仍要上班,那午飯時間心靈上可以去一個小時旅行也好。我們請了不同的樂隊表演,有彈拉丁或地中海樂曲的,也有東歐風格的和Gypsy Jazz,很多聽眾也說這是他們第一次聽這類型的音樂。由於反應很好,所以今年會繼續合作辦下去。


邵:那普及香港的獨立音樂又如何做到?


莫:我舉個例子,去年我們幾個同事吃宵夜,談到有外國朋友來香港,問香港為甚麼沒有好的音樂。但其實香港有很多一流的樂隊,當時我們就靈機一動,不如出一張唱片,而唱片本身就是一份手信,當中有好的音樂,再加上出色的插畫,並用點心做主題,畢竟遊客來到香港,都想嘗嘗點心是甚麼。於是《Giligulu vol 1: Dim Sum》就誕生了,是一張香港獨立音樂的雜錦唱片,附送構圖獨特的點心食譜。由於整個包裝很有趣,所以真的吸引不少人買來當禮品送人。更重要的是,我們不只在傳統唱片店中出售,也特地在一些lifestyle shop和獨立小店中出售,就是要吸引更多從沒接觸過香港獨立音樂的人。結果反應就如我們所料的,非常之熱烈。


邵:那你認為獨立音樂在香港的發展,會變成怎樣?


莫:我認為會愈來愈好。其實獨立歌手現在不再需要完全依賴上電視電台做宣傳都有很多方法可直接接觸聽眾。主流歌手如王菀之和方大同等也多了找獨立樂隊玩crossover,再加上現在聽眾需要更多主流以外的音樂選擇,可見獨立音樂的發展已成一種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