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紙上雕琢我城──立體書創作人劉斯傑

2016年12月 | 第十八期

文/楊嘉欣

香港屋邨、九龍城寨、雞蛋仔、叮叮雪糕車、舞火龍,這些極富香港特色的地道文化落入劉斯傑手中,通通「彈」得起,說的是他近年深得兩岸讀者喜愛的立體書《香港彈起》系列,甚至彈到去北京故宮和台北101,推出《中國彈起》及《台灣彈起》。這位成功彈出香港的立體書創作人,做過香港雜誌插圖師、動畫公司美術及創作總監,九年前辭去工作,走入陌生又奇幻的立體書世界,由零開始無師自學。雖然亞洲立體書市場未成氣候,劉斯傑卻能打造出對社會反思的個性化作品,贏得不少藏家的青睞。


「我的讀者以收藏家為主,亦有部分是對自己身處的城市有感情的人,有次我見到有位媽媽買我的書給小朋友,解釋從前住過的房子是怎樣的,那刻我很感動,我就是想做這些。」2007年,劉斯傑離開熟悉的動畫公司,心想給自己一年時間親手完成一本立體書。上網、到圖書館找資料不在話下,他更電郵去信世界各地大師級的立體書創作人,請求他們推薦入門好書,「不用凡事都要別人教,但可以請他人給予意見,然後自己去找答案,這樣人家才願意介紹可行的途徑給你。」劉斯傑的熱誠獲得台灣資深立體書收藏家楊清貴的鼓勵。他說:「楊清貴說常常有人寄電郵給他請他教如何製作立體書,他覺得好討厭,我反而是請他推薦書給我自學,最後他推介了好多精彩作品給我。」


一圓創作之夢,劉斯傑因著立體書與世界各地創作人結下緣份。《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立體書設計者Matthew Reinhart、推出《ABC 3D》的法國設計師Marion Bataille等都曾向劉斯傑交流。他稱,大師們不會有偶像的架子,見面時總會主動分享創作心得和靈感來源。劉斯傑仍記得製作第一個立體樣版時完全彈不起,要花時間拆解研究別人的立體機關構成,把技巧融會貫通。「有些年輕創作人對作品好執著,一定要一步到位,堅持一做就要做到完美,為甚麼不讓自己一步一步慢慢嘗試?」


2009年劉斯傑在友人邀請下參加了第二屆「年輕作家創作比賽」,他的作品成功入圍,獲贊助出版他首本立體書《香港彈起》,題材圍繞大半個世紀的香港居住環境變遷,結果作品在書展中迅速售罄,要兩次加印。


其後出版商看好劉斯傑的潛力,繼續與他合作出版了《車仔檔》、《香港節日》等一系列立體書,其後他更推出矚目作品《中國彈起》及《台灣彈起》,當中的渾天儀、長城、鳥巢、台北101大樓等一一為讀者帶來驚喜。談到構思香港以外題材的緣由,劉斯傑坦言並非刻意衝出香港,出版商亦給予很大創作空間,而中華文化歷史一直是他很想涉足的課題,故作出了此次嘗試,結果單是《台灣彈起》已售出四、五千本,現正籌備第二本台灣作品。劉斯傑提醒年輕創作人,別為了打入國際市場而埋頭苦幹。「做自己喜歡的事,比如你想做雞蛋仔,就專心把它做好,做到『曉飛』,外國人自然也來買,但不要為了衝出國際而去找題材。」


「我出版第一部作品時,香港的立體書市場是零,沒人會花那麼多時間出版立體書,成本高又賺得少。」劉斯傑認為,本地對紙藝創作的欣賞只限於潮流,外國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已發展兒童立體書教材等多個面向,亞洲大部分地區仍局限以收藏為主,「我至今出版了八部作品,市場生態沒太大改變,只是多了一些藏家買我的作品,他們從前只收集外國的立體書。」劉斯傑並沒有止步於立體設計,他的個人品牌SK Ronex亦有推出插畫連載故事,以戰爭所造成的污染世界為背景,產品包括軍事可變型戰車、人物玩具「Acid Rain」收藏系列。


近年劉斯傑開始建立自己的創作及銷售團隊。「近年我發現我們在品牌的推廣上遇到瓶頸,品牌愈要推得遠,就要投入更多時間宣傳,因為要親身到當地推廣,又壓縮了創作的時間。」創作仍然是劉斯傑的核心,其他涉及生產和最後調整等技術事務就會下放,他相信,創作人遇到出色的伙伴,可以令品牌走得更遠。


過去曾有澳門文創團體接觸劉斯傑,希望合作推廣澳門文化,談到港澳兩地創作生態,他分享自身經驗指,香港不少創作人要申請基金支援或工作室要面對重重難關,審批程序繁瑣得驚人。他甚至形容,「只有懂得寫建議書的人才能成功申請到基金補助。」劉斯傑寄語澳門社會要給予年輕人有發夢的空間,別以錢掛帥、單以經濟效益去評估文創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