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帶得走的台南風光──林百貨

2018年06月 | 第二十七期

文/Hazel Ma

台南林百貨,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百貨公司,擁有86年歷史,歷經炮火和歲月的洗禮,被列為台灣日據時期百貨商場形態古蹟,修復後搖身變成全台首間文創百貨公司,成為台南新摩登時代的窗口,述說一個新生春芽的台南新故事。經營一個活化古蹟的樂與憂,來自台北的林百貨總經理陳慧姝為我們一一道來。


古蹟中發現新創意


今天的林百貨,集文創產品、伴手禮、餐飲於一身,是台南的遊覽熱點,更被稱作「文青必到」之地。林百貨樓高五層,又稱「五層樓仔」。逛林百貨,會發現每層都有不同主題,包括一樓:台南好客廳,專賣在地產品、食品和伴手禮。二樓:台南好設計,專賣文創產品和工藝設計品等。三樓:台南好時尚,專賣特色服裝品牌、生活創意家品等。四樓:台南好文化,設有藝文空間,定期舉辦講座及展演,另有咖啡廳「林咖啡」。五樓:台南好美味,設有兩家餐館。一樓的客廳設定,源於熱情好客的台南人,會將家中最好的茶點款待客人,同樣地這個「客廳」,便把全台南最好的物產集中起來。


開業於1932年12月5日的林百貨,是當時台灣第二家規模最大的百貨公司,也是台灣進入自由、摩登時代的一個代表,風光無限。但二戰後林百貨數次被劃成其他用途,甚至閒置,到1998年才被列為市定古蹟展開修復,於2014年重開,以「讓世界看見台南」的意念營運林百貨,總經理陳慧姝坦言,林百貨曾是一個無人敢接手的燙手山芋。


古蹟+文創=燙手山芋?


由於林百貨是古蹟建築,所有裝潢都要考慮建築物的完整,在牆上多打一根釘子都不能,特別多地方要注意,如冷氣機安裝要隠藏起來,又要加入電梯,更要符合現代的消防規定,規劃上比一般百貨商場都要困難。陳慧姝希望讓古蹟被看見,就算有賠錢風險都要接手,「以前沒人敢經營古蹟,因為大家都覺得經營古蹟是賠錢的燙手山芋,林百貨的重生,讓古蹟重新被看見。林百貨經營古蹟的成功例子,應該可以帶給人新的想法。」


在競投開展時,台南市政府便清晰定位要將林百貨發展成一家文創百貨,林百貨一開始以一般百貨公司的專櫃模式招商,可是根本招不到,後來團隊改變做法,發展出自營商品,現時店內已多達一萬多項自營商品,並且做到有別於一般百貨公司千篇一律的產品。


深耕在地文化 用產品說故事


林百貨致力讓產品呈現台南的人文風貌,並融入新的創意,研發產品時會跟百年老店合作,加入在地文化,「林百貨的商品並不是到處可見,我們跑遍了全台南市,甚至偏鄉的地方,向很多老店、當地物產招商,很多老店原本只有自家店舖,但他們的產品在林百貨也看得見。我們團隊結合創意重新詮釋、包裝設計商品,我們讓老店的產品說故事,用故事感動人。」陳慧姝介紹。


她又認為,台灣有很多出色的品牌,但獨立經營的話,要承受高成本,亦不見得知道如何營運,而林百貨就提供了上架的機會,有包裝品牌的團隊,以抽成代替了租金、燈油火蠟等成本,讓他們專心創作,讓產品得到推廣銷售的機會。「我覺得每個品牌都應考慮自己的特色是甚麼,花點心思力氣把自己的優勢找出來,跟創意融合在一起,讓這個品牌不一樣,才能在市場上競爭。」


把台灣的好東西帶出去


台灣政府對整個文創市場非常支持,宣傳上林百貨也受到市政府很多幫助,如觀光部門會在行銷台南市時,將林百貨的資訊帶到海外。林百貨的主要客人是觀光客,可能來過一次便不會再來,何況市面上的文創產品有如百花齊放,客人為何要再來林百貨?陳慧姝指出,要讓客人一來再來,除了要對店內氛圍作出微調,也會每年開發新產品,希望客人每次都感受到不一樣的林百貨。未來陳慧姝希望讓林百貨走到海外市場,把台灣的好東西跟著林百貨一起走到國際。


澳門近年相繼出現文創商場,亦有活化古建築、古街道成為文創新熱點的例子,或許林百貨活化古蹟和發展文創商場的成功例子也能成為澳門的一個借鏡。把澳門的好東西帶出去,讓更多人看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