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林琪香

旅客,賣文人,現居日本。曾於《明日風尚》、《ELLE Decoration》及《CREAM》雜誌任編輯,現替雜誌寫設計、生活、旅遊等文章討生活。最近開始寫書,首本著作為《好日。京都》。

老房新貌

2018年04月 | 第二十六期

05_林琪香_01.jpg


經過京都市看到很多地盤,空地上長了長手臂的車在地面上挖啊挖,記得空地原是一家老房子,新建的不知道會長甚麼模樣。京都市內愈來愈多老房子被拆去,換來的是日本各處都隨處可見的新式平房,看了便感到可惜。維護老房子所需的費用,比拆去重建還要高,接收了老房子的下一代,不願大費周章將之保留,即使無奈,但也不難理解。正因為此,遇到了用心保存並再生的建築物,便覺得特別欣喜。

 

京都其實還有很多由老房子改建而成的場所的,例如前身為明倫小學(Meirin Primary School)的京都藝術中心、前龍池小學(Tatsuike Primary School)的京都漫畫博物館,當然還少不了由町家改建而成的大小旅館。京都有一家地產公司,名為八清,專門處理町家的買賣,他們有專屬的設計部門,先把町家改建,變成適合現代人居住的居所,然後再出售。雖然有些建築修葺得失去了建築物原有的魅力,然而也總算將其外觀保留了下來。明倫小學及龍池小學,可說是洋館,展現了日本如何將外國文化融入本國之中,而町家則盡見日本的傳統建築特色。近來到訪一家名為RC Hotel京都八坂,則透過建築物,讓我們看到了京都少被旅客注意到的一面——光怪陸離的、滿溢了次文化、對任何人與生活方式包容性強。

 

RC Hotel京都八坂位於清水寺一帶的景觀保護區,現時新建的建築物都不得高於兩層,而酒店原址建於條例成立之前,四層高的修長建築物,挺拔地立於老房子之中,鶴立雞群。可這鶴外表卻不是優美的,而是破落的、殘舊的,將京都的本土文化氣息表露無遺。這年逾五十的老舊混凝土建築物,原是一幢住宅大廈,但日久失修,幾近人去樓空。酒店的創辦人水口貴之接手後,感到這大廈與當地環境的對比極為有趣,而且正好能表現到京都新舊共融、嚴謹傳統與年輕自由並存的文化氣氛,於是決定將建築物的特徵保留下來,並以「Contrast」為設計主題,讓旅客能體會另一面京都的有趣之處。

 

酒店的大堂光鮮亮麗,建築物凋零的走廊、單位脫了皮的金屬大門、生鏽的圍欄與扶手等卻通通都被留下來,一進房間,氣氛又急轉,小偏廳整潔舒適,浴室貼了漂亮瓷磚、大床是特別訂造的,簡單樸實,洋化的設計,洗手間的門卻是町家常見的趟門。牆壁原有的粉飾統統被拆了下來,露出了內裡破破落落的混凝土牆,牆上鏍絲留下的孔洞也沒有刻意填補,使人感受到建築的歷史和故事。連酒店的標誌也有其故事——標誌並非特別設計的,而是取自大門上被人任意留下的塗鴉。

 

RC Hotel京都八坂每層的房間都有不同的主題,其中第三層以藝術為題的,將房間化為展覽場地,展出藝術家作品。我到訪的房間,展出的是油漆藝術家Ly的畫作。酒店計劃由今年起,舉辦各種型的藝術文化活動、座談會及工作坊等等,看來京都新的文化點將誕生。

 

另一點讓我愛上這酒店的是,接待我的服務員,是來自台灣及澳門,兩人都有一點靦腆,沒有酒店員工一貫的業務式笑容與語氣。這種很人性化的,而不是如一般企業性的、硬邦邦的經營方式,在我看來,都是「很京都」的。他們使我們的居住經驗更輕鬆自在,更有在地的感覺。

 

京都的文化很多面,而這些面相都彰顯在其各種各樣的建築物之上。若有一天因為人們貪圖一時的經濟效益、城市的發展,將老建築物統統拆去,換上了毫無個性的大同小異的房子,京都或者就不再是大家嚮往的城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