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陸奧雷

澳門詩人,小說家,專欄作家,曾獲澳門文學獎小說組冠軍及新詩、散文等多個獎項,著有短篇小說集《板樟堂的倒數聲》,詩與散文合集《摩天輪的幻象生活》,並與賀綾聲合作發表《詩人之夜》和《澳門文學地圖》系列等多個澳門文學宣傳短片。

口碑的互助互利

2015年11月 | 第十一期

03_陸奧雷_01.jpg


一部西班牙電影要是掛上無論在藝術上還是商業上都是信心保證的艾慕杜華的名字,就很能吸引特定的文青觀眾入場。如他監製的《無定向喪心病狂》(Relatos salvajes, 2014),這幾組故事相當精彩,可是若沒有名導演掛上監製的牌,我不一定會去看。


在澳門,《堂口故事》大概就是做成了類似的口碑,特別是《堂3》(見早前本雜誌的專訪)的成功,相信大家也會期待未來掛在裡頭的新故事。當然,既然掛得上名導和知名故事品牌,把關也就來得重要,口碑的東西,來得快、走得快,一旦質量出問題,就正如「某國製造」的惡劣形象,基本上不是一時三刻可解救得了。


回到文學改編成電影的問題,實際上也是一個互動的宣傳噱頭,說到底就是給予觀眾一個原因,讓他們有機會接觸作品。這也是自古以來電影產業互助互利的手法。荷里活電影近年基本上都以暢銷書改編為噱頭,來讓觀眾產生「這部電影應該很好看」的假設,讓讀過原著的讀者有「不知道拍成電影會怎樣」的好奇心。到了電影取得成功,出版方面也會反過來以「某賣座電影或取得甚麼電影獎項的原著作品」為賣點,重新宣傳原作,這其實和當今取得諾貝爾獎的作家多賣幾本書沒有分別。


最近,文學宣傳微電影《幸福來電》上線,試映會有近百人到場欣賞,原著是本人的短編小說,改編和導演的是這個夏天超高人氣的陳雅莉,故事圍繞的是文藝青年因愛情參加文學獎的勵志故事,故事中有眾多著名文壇老中青粉墨登場,各種澳門文學作品和最新推出的澳門文學叢書內容軟硬植入。另外,音樂是由澳門唱作組合雅立醬改編詩人賀綾聲和我的作品製作而成,還有澳門時裝設計新秀鄭敏靜擔任美術設計,海報也是由澳門插圖師林格操刀,這些當時得令的人物和內容,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創造宣傳點,總有一招讓人一見入魂。


事實上,這種手法並不是甚麼新鮮事,幾十年前希治閣的電影也走這樣的套路,例如當年他要拍攝《火車怪客》(Strangers on a Train, 1951),原著作者海史密斯(P. Highsmith)是初出道的小說新人,片方怕電影不好賣,找了知名小說家雷蒙.錢德勒(Raymond Chandler)參與改編,然而希老和錢哥中途鬧翻,結果要由另一知名編劇班.赫特(Ben Hecht)接手,但名編劇又怕新人作品搬上銀幕沒人理會,最後找了身邊名不經傳的助理替手。到上畫時,經由協定錢德勒依然掛上編劇的頭牌,作品意想不到地成功。最終,除了導演希治閣和作家錢德勒成了世仇這點比較無奈外,小說原作者海史密斯和編劇奧蒙德(Czenzi Ormonde)都因而得福,往後小說更好賣、工作機會更多就不必多說了。(當文學遇上電影,當電影遇上文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