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鍾妮

本職為會計師,亦為多個澳門動漫團體的成員。九十年代初起應邀於《澳門日報》上發表小說、漫畫及插畫作品,後期負責漫畫編劇。近年主要工作有主編「漫畫天地工作室」旗下漫畫書誌《MIND²》,及參與籌組「澳門動漫聯盟」項目「澳門動漫博覽會」等。


漫步於網絡與紙本之間

2016年10月 | 第十七期

06_鍾妮_01.jpg


澳門有銀行採用了一個頗有知名度的台灣漫畫角色作為主題,推出了信用卡,而澳門人認識以至接受這個角色,當歸功於某社交網站。


在這個網絡幾乎無處不達的年代,理論上,任何澳門漫畫作品都可以憑藉互聯網走向世界,以極快的速度無限流通,澳門市場的細小,似乎不再是局限發展的理由;近年本地好些漫畫團體都設立了網上平台,積極發表,獨立漫畫創作者,也常常零星上載最新作品,不僅限於四格,短篇漫畫間或也有出現,當然,要講質素就是另一回事了。比對花上三幾萬印刷紙本書(以社團身份申請資助的話還得處理一大堆行政工作),再跟進發行,在網上發佈無疑輕鬆便捷得多,個人只需專注創作,完成上載,轉頭便有讀者按讚,再一傳十十傳百地輻射出去……反正,在澳門搞創作,為的從來都不是盈利,尤其對於新鮮人,作品「被看見」並收到反饋的那份滿足感,絕對是一種有力的鼓勵。


上網看漫畫,是很多漫畫迷的經常性活動,不過目光似乎只聚焦於知名的漫畫家/出色的作品,至於名不見經傳的作者與作品,雖則偶爾在(網)絡上遇上也會樂意瞄兩眼,但一般過目即忘,除非認識發佈者,又或瀏覽者本人從事文創相關行業正在有意識地收集資料,否則,對作品留下印象,甚至下載收藏的機會,可能相對較微。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網上資訊浩瀚無涯,垂手可得,難獲珍惜,作為對大多數人來說僅是消閒娛樂價值的漫畫,除非是特別精彩兼具有話題性,否則,只能在泛起點點漣漪(讚)之後就湮沒於茫茫大海之中。


正如文首提及的漫畫角色,「她」之所以走紅,網絡的快速廣泛傳輸固然是一個因素,但事實上,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角色本身,「她」與現代審美準則格格不入,雖為虛擬卻有血有肉,牽動了普羅大眾尤其女性的心理投射,最終得以走進現實商業世界。澳門近年亦有一些網絡漫畫作品,以生活化的角色與場景作賣點,平淡無奇但勝在親切,雖不能一鳴驚人,但細水長流,漸漸也成了讀者身邊朋友似的存在,甚至引起了外界注意,日後的發展成長,可拭目以待。當然,澳門有自身的實際情況,商業上的應用絕對不是衡量漫畫角色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


而另一方面,近年本地漫畫家出版的紙本漫畫,也出現訂價不低,銷路很不錯的可喜現象。可是今天的情況是書已非書,正如誠品是書店也不是書店。部分讀者也知道,在手機上滑漫畫,與手捧紙本漫畫,是不能完全互相替代的兩回事。僅為網絡發佈而創作的漫畫,在畫面及故事建構上都得有所遷就,務求以最準確的計算向讀者闡述故事或傳達官能刺激,而稍緃即逝的閱讀模式,亦令再強的畫功都無用武之地,情況就如K歌。而正因電子閱讀的普及,紙本書被迫精品化,務求以種種電子閱讀沒有的附加價值吸引顧客,書籍設計與漫畫的天馬行空結合,產生乘數效應,對於創作人及出版機構來說,反而變成了一件更加「好玩」的事情;加上更有利於保留與傳承的特質,相信就是在網絡資訊橫行之下,紙本漫畫依然鮮活地存在著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