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余盈

資深媒體人,有德筆出版創始人。曾任職於《城市畫報》、《葡萄酒》、《e行天下》和《新澳門導航》等多本生活旅遊雜誌,也擔任專業美食獎項評委。喜歡紙質的一切,希望將澳門出版帶出澳門,同時把優秀出版物和作者引進澳門。

疫情下的獨立書店自救

2021年08月 | 第四十五期

最近的熱話幾乎都圍繞「廣東人挺住」展開,同屬大灣區腹地,粵港澳一脈相連。疫情之下,除了窺探內心的恐懼外,更多的時候,我們也感受到加倍的溫情。在芸芸疫情流言中,我發現一則報道,名為「和廣州荔灣做一個約定,幫助一間疫情中心的書店」,這是距此次疫情首發地僅1.8公里,在風暴中心的著名獨立書店1200bookshop發出的網絡「自救信」。


1200bookshop所在地荔灣湖公園於我而言,一點都不陌生,那是兒時回憶拼圖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年前,這書店憑24小時營運一戰成名,並大膽選擇進駐老西關,開設全新概念店:1200book&bed書店+青年旅舍,更一度成為網紅打卡點。然而好景不長,這一波疫情來得迅猛,100張床位與書本瞬間失去了與人類互相「觸碰」的機會,書店人流寥寥可數,營收少於過去的十分之一,這對於一家剛站穩腳的獨立書店來說,無疑是一場重擊。


余盈_配圖1.jpg

位於這次疫情風暴中心荔灣區的1200book&bed由老西關舊樓改建(圖片由廣州負空間設計提供)


尤幸,面對至暗時刻,書店經營者並沒有「束手就擒」,反而是馬上行動,發出自救文。文中除了呼籲疫情後人們積極到老荔灣發現西關之美外,更適時推出購買「荔灣之約」的床票!床票分30日床位卡、單日床位卡、3日床位卡和單日套房卡等多種方式銷售,儼然是大旅遊平台的作派,這是一場生動而貼近世情的文創經營課程啊。這種帶有濃烈市場推廣意味的「自救方式」放在小而美的獨立書店上,一點都不突兀,在文藝青年中反而得到了很不錯的反饋,卡片銷售額節節上升。由此可見,疫情中拼命求生存的企業其實是不分你我他的,哪怕是被傳統思維認為不太懂得「轉彎」的文創事業,也有均等的變通機會,就看你懂不懂變通,以及放不放得下「面子」了。


余盈_配圖2.jpg

1200book&bed的設計前衛,書中有床,床中有書,是書蟲的理想住宿環境。(圖片由廣州負空間設計提供)


積極自救的獨立書店當然不止這一家,新加坡橋北路的城市書房(City Book Room)也是一個好例子。至今經營五年的城市書房由來自馬來西亞美羅的陳婉菁創立,疫情對自負盈虧的小小書房的影響,用她的話說就是「大到不知要如何回答」。夾縫求存的陳店長一夜長大,開創了網絡書店,積極尋找新商機,更加不停開展網絡視訊式讀書分享會,凝聚愛書人的文化力量。從前獨立書店的實體活動,參與的年輕人不算多,但視訊聚會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隔閡,讓更多的年輕讀者能參與其中,反而是後疫情經濟中陳婉菁收到最大的驚喜。


除此之外,「外賣」服務讓我印象深刻。書店也可以來個「極速達」,去年開始,上海和北京就有多家大型書店或者網紅獨立書店加入了著名的外賣大平台,提供書本及文創周邊產品的外賣服務,發達的網絡溝通工具,為這些書店提供了很多「再出發」的契機,打破了讀者不前往實體店,便完全和讀者失去聯繫的宿命。不少獨立書店甚至開發專屬的應用程式,上線一系列閱讀課程、讀書分享會等,也算是塞翁失馬。


誰能料到,過往是「書等人來」,疫情後,我們開始「人等書來」的線上生活。給不少書店經營者帶來了迫切需要轉變的危機感,也是閱讀者喜聞樂見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