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藝術管理者的生存與出路

2016年10月 | 第十七期
文/李嘉耀

base-12.jpg   base-13.jpg     

base-15.jpg


蘇萌和劉楚華,分別在澳門設計中心和舞團擔任行政總監,是資深的藝術管理者。雖然所屬機構的類別和定位不同,但她們的職責都是確保機構的理念貫徹到實際運作中。

 

蘇萌:連結各方持份者

 

「總監只不過是個名銜。」澳門設計中心總監蘇萌自嘲道:「實際上我們這一行做的工作都很辛苦,又瑣碎,工資又低。」

 

澳門設計中心為進駐的設計師提供的協助之一,就是文書工作,這就需要蘇萌的團隊代勞。她稱,設計師擅長於自己的創作,卻未必能寫出東西來。「叫他們寫一篇介紹,可能整晚都想不出幾句,我們幫忙,幾個鐘就搞定。」

 

設計師若透過中心參加展覽,蘇萌也要跟進統籌,遇到突發狀況,更親自上陣解決。有次,一位設計師在一間博企大堂內展出一匹馬的大型裝置,裝置用泥土包圍,上面還種上花草,結果泥土被遊客踩得滿地都是。博企的主管致電大罵,要求蘇萌前來收拾殘局,於是她與工人立即趕抵現場,趴在地上清掃泥漬。「真的是在執屎。」她笑道:「創作者不會想到還有這些手尾要跟,所以我們的職責就是幫他們順利完成工作。」

 

除此之外,蘇萌還要與設計中心的四位合夥人定期開會,討論中心的發展方向,並將他們的想法付諸實施。「譬如我的一位老闆想要做關於月餅的活動,另一個老闆說他認識月餅廠家,我便要在中間將這些串聯起來。」

 

蘇萌也面對人手短缺的問題。「我們請不到人,也沒錢請人。」她指出,設計中心原先計劃請六至七位全職,然而在財困的情況下,唯有裁員,剩下的四位員工,工作量也自然增多。「我們是按照商業公司的模式在運營。」蘇萌說:「老闆要我想多點能賺錢的項目,才有預算請人。」設計中心的工作壓力大,也令員工流失率大、應聘者卻步。她解釋,拿同樣的工資,在其他公司可以做一份舒服的文職,但在設計中心,工作的要求就很高。

 

劉楚華:藝術管理者必須耐得住失落

 

人手不足只是藝術管理者要面對的其中一項資源緊缺問題。藝團要壯大,就要拓展資源。英姿舞團行政總監劉楚華認為,今時今日,藝術管理者應該在資源上想多一步,因為資源不只是錢,還可以爭取場地和物資。

 

「藝術行政人員對自己的定位要很清晰,他不是一個純粹打份工的人。」劉楚華說,藝術行政人員時刻面對不同問題,需非常靈活變通。「不是老闆叫你做甚麼,你就做甚麼。我現在有個職業習慣,一有活動,腦海裡面已經想出三四套方案。」

 

英姿舞團最近有場演出需使用一套昂貴的器材,市價租金已佔據預算的五分之一,因此劉楚華嘗試尋求一間大型企業贊助。「這間公司做慣很大型的活動,相對來講,我們的活動就很蚊型。我去找他們談,他們覺得很出奇。」經過一番遊說,舞團終於可用「超級友情價」租賃器材。「我自己傾向找不相識甚至沒人試過的機構,」她說:「這樣不只舒緩我們的壓力,也推動整個社會養成資助藝術發展的風氣。」

 

每個藝團都有關於藝術的理念,如何將關於藝術的抽象思考實現出來,並向社會推廣,這是對每一位藝術管理者的考驗。四年前,英姿舞團和文物大使協會開啟一項名為「遺城詩路」的計劃,這份計劃旨在用舞蹈表演和詩歌朗誦為觀眾導賞澳門的文化遺產,闡述遺產背後的文化意義。劉楚華按照導賞線路,向一間又一間文化遺產擁有者借場地,其中她在教堂花費最多心機。「教堂一直是很清靜的地方,神職人員一聽到我們要在周圍跳舞,就耍手擰頭。」於是,她向對方強調活動對文化傳承的意義,並保證維持場地安寧,才打動對方。「關鍵要從人家的角度出發,找出我們的計劃與對方有何聯繫。」可見溝通技巧是藝術管理者不可缺少的技能。

 

劉楚華於2012年加入英姿舞團,這四年來,政府部門、博企表演部門與外地藝團均邀她跳槽。她把這些視為「誘惑」。

 

「好像博企,給的條件很不錯,但去那工作不是我想要的。」她指出,將藝術理念付諸實踐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功的,有些目標可能捱多幾年才能達成,藝術管理者必須耐得住失落。「做這一行的成績未必很明顯,有些人可能會覺得迷茫。」她選擇留在舞團,繼續在藝術行政的崗位上,為自己熱愛的舞蹈付出,嘗試將舞蹈與其它不同媒介和藝術形式結合。

 

蘇萌強調,藝術行政的挑戰,不在於工作的難度和壓力,而是內心的平衡。「做這一行,付出和人工不成正比,認知度也低,朋友和父母也不知道你在做甚麼。最重要的是,你真心喜歡這一行,而且捱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