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極思製作——澳門多媒體製作達人

2017年04月 | 第二十期

文/李嘉耀

六年前,幾位多媒體設計專業的畢業生懷著一份雄心壯志,用自家的多媒體作品給澳門帶來衝擊。他們為工作室取名極思製作,而英文名就定為「CRAXH」,借用單詞「crash」的變體。衝擊不僅是在視覺上,也是在市場上。早前,政府部門、各大企業要製作動畫宣傳片,常找外援;現在,極思的合夥人梁家權說:「做商業電腦動畫,澳門做得不比外面差。」


極思製作的標誌,是幾個棱錐的合體,象徵幾個人撞在一起。合夥人之所以能「撞」在一起產生火花,是因為澳門文化中心的紀錄片比賽。2009年,他們在慈幼中學附近租下一個單位,作為完成參賽紀錄片的小基地。參賽之餘,他們也承接其他商業項目,久而久之,團隊固定下來。


極思製作的拿手好戲不只拍片。2011年,合夥人在畢業一年後決定,原班人馬組建公司。合夥人陳子揚說:「我當時就想,畢業之後只會做自己感興趣的事。」這間工作室的創作範疇,皆為他們當年就讀理工學院時所學,他們最終在網頁設計、動畫特效與影像攝製三個方向闖出天地。


合夥人曾子軒回憶,極思製作誕生之初默默無聞,自己做老闆,所有事物都要揹上身,結果各項支出扣完,生活費所剩無幾。那幾年澳門經濟起飛,他們的同學已投身職場,待遇都不錯。不過比起業內競爭激烈的平面設計領域,選擇專注多媒體設計的道路,足以讓極思製作獨樹一幟。本澳的多媒體設計仍處於起步階段,陳子揚補充:「我們最初的決定,目前來看都沒甚麼問題。」


經濟發展讓更多中小企有資源為自己的形象作打算,而愈顯重要的社交媒體和日新月異的設計潮流,也令各大企業和政府改變過往保守的宣傳手法。「我不想講到好似設計改變社會那麼誇張。」陳子揚說:「但設計確實有價值,在文化、商業上可為一個品牌增值。」


陳子揚在極思製作負責的其中一個範疇是網頁設計。他指以往企業架設網站靠IT人員,功能上做到為先,美觀為次,使用起來未必方便瀏覽者。「其他人看可能覺得沒甚麼,但我自己看卻覺得很礙眼。」2010年前後,網頁設計掀起扁平化風潮,例如陰影效果等花哨的裝飾被逐漸淘汰,頁面需要簡潔、突出排版,用戶體驗也成為設計重點。不少中小企和社團因應潮流,欲令官網改頭換面,這為極思製作帶來商機。


極思製作的另一大生意是承接各間企業的動畫短片。製作一條有公仔跳來跳去慶祝聖誕節的短片,或者360度展現產品特性的商業動畫廣告,並非易事。這門功夫需要精雕細琢,巧妙鋪排每個動畫元素的運動軌跡。有些機構為保險起見,將整個動畫項目判給外地公司負責,結果外地公司反而找到極思製作,讓其分擔一部分工作。「澳門一直少人做電影特效、3D動畫,令到大家誤以為沒有這方面人才。」梁家權說:「我們的出現告訴業界,其實大型項目的機會可以留給澳門人。」


梁家權對動畫製作投入相當大的熱情。2015年,他為一間銀行創作周年廣告,原本構思結合舞獅的現實影像與立體動畫,替代傳統的揮春和炮仗,但客戶心存疑慮。他不斷查找資料、改動文案,與客戶開會,一步一步說服對方革新形象,甚至連舞獅和攝製隊的預算,都從自己的荷包中出。經過三個月的奮戰,成品終於在農曆新年前兩日定稿。「影片出街後,有人會問,條片是不是我的製作。」他說。


威水的事不止一件。前陣子,一間與極思有合作的中資家電企業準備參加美國的商展,希望做條形象宣傳片,企業先找當地的設計公司,但對效果不滿意,臨急臨忙又回頭讓極思幫忙。


目前,極思製作除四位合夥人外,還有一位全職和一位兼職人員,並且計劃增聘員工。陳子揚和梁家權心生感慨,極思製作是白手起家,一班人不斷奮鬥,才儲錢儲到今日工作室內的每一張枱凳、每一部電腦。有沒有甚麼事能令他們放棄這份事業?陳子揚笑稱,是健康。梁家權解釋,客戶對作品時時有突發改動要求立即完成,設計師少有私人時間。「忙起來時,我試過一個月沒怎麼回家。」但他們依然熱愛這一行。梁家權說:「我在極思有很多很開心、自豪的回憶,如果想當初純粹打份工,遺憾可能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