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林琪香

旅客,賣文人,現居日本。曾於《明日風尚》、《ELLE Decoration》及《CREAM》雜誌任編輯,現替雜誌寫設計、生活、旅遊等文章討生活。最近開始寫書,首本著作為《好日。京都》。

錢湯革命

2017年06月 | 第二十一期

家裡雖設浴缸卻不常用,想泡澡時便往澡堂跑,最常去的一家位於京都西陣地區,名為船岡溫泉。它原屬一間旅館所有,於二戰期間因旅館無法再提供膳食,唯有關閉住宿業務,保留下大澡堂獨立營運。船岡溫泉因為內裝佈置懷舊漂亮,在日本國內外都極為著名,不過由於日本新建的房子幾乎都設有浴室,聽船岡的老闆說,現在去船岡的大多數都非本地人,而是觀光旅客。


日本的澡堂數目每年遞減,2015年日本政府發出的26,221個公眾浴場經營許可權中,只有4,293個是一般的澡堂,佔16.7%,其他則是健身室及泳池等的附屬澡堂。在浴室仍未完全普及的1970年代,一般澡堂的佔有率有87%,數十年間跌幅如此巨大,不免令人擔心這傳統的日本生活文化有天會沒落。不過最近有一群年輕人正以新奇的點子嘗試拯救這傳統文化。


位於京都五条河原町的梅湯,現時的經營者湊三次郎於2015年時接手,當時才只有25歲。湊三次郎於大學時代因為居住的宿舍沒有浴室,首次踏足澡堂,並深被澡堂文化吸引。於蒸氣沸騰的大型澡場之內,陌生人們玉帛相見,暢所欲言,他體會到澡堂非但是洗澡的地方,更是社交場所。他對澡堂的熱愛使他於大學成立澡堂同好會,畢業後熱情不減,竟接手了面臨倒閉的梅湯。


要保育一個地方,第一步要做到的是要建立人們對該地的感情,感到自己需要它,才會珍惜它。在湊三次郎的經營下,梅湯成為了一個真正的社交場所,於大堂內能找到京都市內外的活動資訊,又不時舉行跳蚤市場甚至DJ音樂派對。梅湯一洗澡堂過往的印象,不再只是老一輩聚腳地或外國人感受異國風情的場所,與年青人們也同樣親近。湊三次郎的弟弟湊研雄,也接手了埼玉縣川口市的喜樂湯,同樣將這家有70年歷史的澡堂的更衣室,化為予公眾租用來辦活動的場所,曾舉行過落語及漫才表演等。


大部分澡堂都純粹是等待著顧客進場的地方,但湊氏兄弟則主動讓澡堂走進社區,設立網站、利用社交平台作宣傳,而湊研雄更於電車站為喜樂屋派發宣傳單張,這類極為普遍的商舖宣傳方式,傳統的澡堂經營者卻甚少採用。更大的突破是,喜樂湯不時邀請各種商店在澡堂的停車場內開設Pop Up Store,在剛過去的三月便曾與古著商店合作,之前還辦過咖啡廳等等。湊氏兄弟對澡堂作出的種種改革,其實是在想方設法把年青人拉進澡堂,藉此令澡堂得以長久營運下去。


澡堂的經營方法近年變得千奇百怪。在直島的I Love湯是由藝術家大竹伸朗創作的項目,外觀、內裝以至浴缸、牆上的畫作等,都展現了大竹伸朗腦內光怪陸離的世界。直島以藝術島之名在國際上打響了名堂,作為藝術作品之一的I Love湯,可說是將洗澡這日常生活都變得非日常的作品,即使是慣於跑澡堂的老一輩,也定會感到嘖嘖稱奇。


大部分澡堂都建於古老建築物內,位於東京都台東區的日之出湯所處的卻是一幢新型大廈,地面層及一樓為澡堂,最上層則是共享型的辦公室。辦公室的租客能在通宵達旦的工作過後,以熱水洗去疲勞,又或同是勞碌的伙伴們暢談聊天,日之出湯將生活裡的緊迫與放鬆匯聚在同一場所之內。


冬季一過去,去泡澡堂的動力就減弱了很多,不過每次經過梅湯時還是會進去看看,拿一些京都的活動單張等。這是一個Multi-Tasking的年代,不少人都身兼多份工作,無法說清自己的頭銜卻活得自在滿足,看來空間的經營也不需要墨守成規,身兼多職,像澡堂般幾近沉睡的空間也會活躍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