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徐欣羨

電影導演,2012年憑紀錄片《櫃裡孩》獲得「2012澳門國際電影及錄像展」評審大獎,並獲邀在亞洲及歐洲多個影展放映。其後赴香港演藝學院修讀電影製作碩士課程,畢業作品《小學雞大電影》入圍2013年「香港亞洲電影節」。紀錄片《荒蕪中栽花》獲得「2014澳門國際電影及錄像展」評審推介獎。近期作品《骨妹》獲選為「第一屆澳門國際影展」競賽影片,獲得「澳門觀眾大獎」,亦獲「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兩項提名。


淺談電影監製工作

2018年10月 | 第二十九期

電影監製對很多人來說是個很陌生的名詞,正如之前所說,監製在澳門是少之又少,但偏偏這是電影裡最重要的崗位之一。


電影監製其中一項比較為人熟知的工作就是找資金。「搵錢」這項工作,聽起來就不簡單。要找到老闆去談投資,這就牽涉到監製本身的資歷問題,如果本身並沒有甚麼人脈,第一步就很難踏出去,所以這是一個有門檻的崗位。再來大家都知道,電影是一項高風險的投資,有時候以為結果會很好,但出來觀眾不賣帳,導致票房慘淡;然而有些時候,大家都沒甚麼期待,不過最後票房長紅,所以是很難預測準確結果。觀眾的口味隨時在變,可變的因素又很多,就算做再多的資料搜集,沒人能保證怎樣的電影一定會大賣。因此,對很多人來說,電影投資就像賭博,監製要怎樣說服投資人拿出一大筆資金出來去投資這高風險的項目,的確需要技巧。就算是找到一些對電影投資有經驗的投資人,但監製還是要說服投資人信任整個製作團隊能承擔電影的製作,而且出來的作品還會令人滿意,變相其實是為整個團隊作一種擔保。當然,除了資金外,贊助等的合作也是需要靠監製拉攏,以甚麼作為回報的籌碼也是一種學問。然後不管是投資或贊助,這會否影響到創作本身,會否破壞了整部電影,都是監製必需要判斷的事情。

 

找到資金後,電影監製的第二項任務是怎樣運用這筆錢。控制好成本,讓製作費不「爆煲」當然重要,但同時錢花在哪裡值得,花在哪裡浪費,監製對此也是要瞭如指掌。要處理得當,首先當然要了解市場價格,否則就會容易導致花費冤枉錢。在行業裡,有些監製是出了名能省錢,在他/她監製下絕不超支,但這是否代表就是一流的監製呢?舉例來說,如果有一個場景花費達幾十萬,在預算不足的情況下,最直接的方法當然是叫導演和創作團隊放棄該場景,換成價格較低廉的場景拍攝。但是在電影製作上,如果導演覺得這場景很值得,也許他/她會寧願要這個場景而在其他地方省錢,所以監製除了控制資金成本外,對整部電影創作都應該有深入的了解,共同參與去判斷這些場景是否值得,從而把資金周轉過來解決這個場景問題。有人會想,要省錢很簡單,只要甚麼東西都換成比較廉價的就好了,不過在電影製作上,這樣做很多時候就會跟電影的質量造成衝突,監製需無時無刻去平衡兩者的關係,令電影質量有保證之餘又可以控制在預算之內。


最理想的監製當然是了解導演的創作,又能找到資金,可是這樣的監製很難遇上。我自己很幸運,遇到過很好的監製,在很了解我的創作下,先幫我找最適合的團隊合作,不一定都是很大牌或很有名,但是都能跟我配合得到,而且是讓我的創作更上一層樓的團隊。不少新導演第一次拍長片的時候,貿然用一些很厲害的團隊,但在沒相處過的情況下,合作上可能會出現不少磨擦,結果作品出來沒有加分反而扣分。再者在電影製作的過程,我的監製也一直從旁給出意見或幫我們解決不少問題,分擔我們在製作上所遇到的考驗,這是十分難得的。


只是當我們又談回原點,澳門本土電影的問題是大家都不相信本土電影能回本,所以從第一步澳門的監製工作就經已處處碰釘,要能好好在這個事業上發展,需要更大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