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陸竹

土生土長澳門人。過去十年至今,以策展人及製作人身分,策劃表演、視覺藝術及音樂項目,包括從本土文化出發的藝術項目。亦與大型企業、政府合作的地標性國際級藝術家項目。

思考舊區活化文旅項目

2023年03月 | 第五十一期

在舊區舉辦文化、藝術活動盛事,是不少城市的活化街區策略,同時為老區轉型,提升活力,為旅客及市民創造具文化內涵的消遣選擇,讓地區的獨特性獲得文化認同。本澳近年也相繼出現由官方或民間牽頭的各類型街區活化活動,不定期在多個甚具生活煙火氣息及歷史感的老區舉辦。除了到訪人數可以作為量度活動成功與否的指標之外,一個舊街區活化計劃,追求的又可以或應該是甚麼?


提到國際上讓舊區重燃的藝文項目成功例子,不少人會想到由北川富朗策劃的越後妻有、瀨戶內海等國際藝術祭,由地方的本土文化特色作為創作及藝術節規劃設計根本的策展思維。參照日本的這個模式,今年中國繼景德鎮的大地藝術節之後,再次迎來廣東南海大地藝術節,吸引各地的旅客紛紛到訪珠三角被譽為「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西樵鎮,感受嶺南古郡魅力。這類項目傳遞着地區性的文化底蘊、藝術氣息的品牌形象,從而正向地激活旅遊、經濟。日本的大地藝術節源起更是考慮到社會功能,為解決深層次的鄉村地區人口老化問題,盼望移居到大城市的年輕人能夠因此而回流到漸漸老去、失去活力的鄉鎮。


01.jpeg

在廣東南海大地藝術節,當地居民於中國建築師馬岩松在太平墟舊市場樓創作的藝術裝置內。


02.jpeg

廣東南海大地藝術節活化太平墟老舊社區,中國插畫家保齡曼為太平托兒所創作「字神的遊戲—招牌計劃」。


往往將新的元素帶到舊區,都難免對社區的居民在生活習慣、價值觀等方面帶來一定的沖擊。因應對策,以日本的藝術祭為例,往往都需要經歷年年月月與居民溝通,舉辦百場說明會;藝術家也會在區內與當地居民進行密切的交流,從而能夠透過作品充分地反映地區的歷史、文化精神面貌,同時入鄉隨俗,竭力在發展與平衡當地居民生活所需的雙贏的前題下出發。另一方面,從旅客角度而言,可觀的除了是藝術家的作品之外,這類進入社區的文化旅遊項目引人入勝之處,更是在遊覽途中所遇見的當地風土人情。


澳門有着特殊的文化、歷史厚度,亞洲土地上第一座西式教堂、劇院,燈塔、炮台、學校等紛紛落戶在這裡,同時在明清時期也是連通中西方貿易的重要港口。到賭權開放後娛樂事業的興旺,也造就了這座城市在各種文化層面上的一絲獨特。因此,發展具國際視野的文化旅遊以推動經濟多元是合理的方向。相對於日本大地藝術節所處的地區有着人口流失問題,因此以藝文盛事作為一種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澳門所面對的卻是一種完全相反的處境。澳門是一個人口極度密集的小城市,在疫情漸退後旅客重訪在於經濟上是好事,同時人車爭路、難以截到的士、居民區平民美食也大排長龍等的畫面再次成為小城居民的日常。


因此,為旅客創造更多盛事活動及景點、旅遊目的地的同時,同樣值得探討的或許是如何研究、分析澳門每個區的文化特色,從而提煉出對應的文化政策及社區設計,於適合的片區就其社區特質、文化保育與平衡發展、空間美學、功能性、通達性、環境等方面作出考量,推出能夠可持續發展、具備社會共識的文旅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