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葉孝忠

熱愛設計、旅遊和生活中美好事物,為眾多媒體撰寫旅遊和設計文章。前《孤獨星球》中國專案組出版人,並出版多本旅遊及設計書籍,包括《設計上海》、《亞洲風格時代》、《慢行‧不丹》、《緬甸‧逆旅行》等,目前為北京遊譜Apps首席內容官。


上海新貌

2018年08月 | 第二十八期

由北京飛上海,一下機場,我就知道來到了上海。行李輸送帶邊上已經排好一列的行李手推車,省卻了旅行者的麻煩,這是上海。上海是有細節的城市。上海人經常被批評為「作」,有點貶義,類似惺惺作態,但「作」也是要付出精力和感情的,至少比粗枝大葉強。 


上海是一座我生活過十年的城市,每次回來都覺得城市變得更漂亮了,在上世紀30年代,上海本來就是遠東最繁華的都城,有底子的城市就算經歷了蒙塵歲月,也能輕易的來一個華麗轉身。老街區和老房子似乎只要打理一下,過去的風花雪月就回來了。 


朋友說,不如去愚園路走走吧。初夏的愚園路,梧桐樹的綠意沿着街頭一路旖旎,一百多座歷史保留建築隱藏在路上的小巷弄裡,路不寬,因此路上車子不多,不少人以自行車代步,慢悠悠的,這樣的速度最適合用來蕩馬路,這是上海話,逛街的意思,聽起來更像在划船飄蕩,速度更慢了,更慢才能容下更多風景。 


由於鄰近過去的租界,上世紀30年代不少富商名人在愚園路建造了花園洋房和新式里弄,算是當時的高級地段。這條不算寬卻長約三公里的小馬路,也有它的精彩之處。雖然對遊客來說,愚園路不比南京西路或淮海路有名,但對上海人來說,這條路太有故事了,老上海最有名的娛樂舞廳百樂門、漢奸汪精衛住過的花園洋房、張愛玲住過的常德公寓和念過書的教會學校聖瑪利亞女中都在這條路邊上。新加坡投資的商場項目,就保留了聖瑪利亞女中的校舍及教堂等建築,被一組現代樓房所包圍着,在廣場中心,看着新老建築能和諧共存,我想這也體現了上海海納百川的個性。 


不久前,靠近江蘇路段的愚園路也經過了改造,一幫設計師和當地政府合作,嘗試以設計來改善當地人的生活,這一段路甚至換上了全新的垃圾桶,設計造型簡約卻不難看,利用色彩來作為垃圾分類的標識,連停放共用自行車的空間也重新設計,變得比較好玩了。街上擺放了不少凳子,讓人逛累了,有地方歇息。路邊湧現了不少精緻的咖啡館,新落成的創意園區吸引了更多時髦的人口。盡情擁抱未來的同時,也沒有忘記過去,愚園路歷史名人牆展出了在愚園路上居住過的名人事蹟,是這些故人和故事吧,讓愚園路理直氣壯的時髦也顯得更有底氣一點。 


朋友都知道我喜歡老房子,這座忙碌的城市總會想方設法留下這些老房子,加以改造後賦予新功能和意義。在上海期間,剛好上生‧新所也開幕了,這組建築群就位於延安西路上,離愚園路其實不遠。這裡前生是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簡稱上生所),園區內保留了上世紀初至80年代所建造的各種風格的老房子和工業建築,其中一棟花園洋房,是孫中山兒子孫科的故居。 


園區內最搶眼的一棟老建築,帶有西班牙地中海風格,百年前是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是當時旅居上海老外的休閒康樂場所。建築內還保留了鋪上華麗馬賽克壁畫的游泳池,現在泳池已經廢置了,卻成了空間裡獨特的水庭院,不少人坐在泳池邊上享用着早午餐,成了整個園區最熱門的打卡網紅熱點。建築內的老房子,包括孫科曾經居住過的別墅和作為工業用途的建築都一一經過了改造,負責的團隊是由庫哈斯主導的大都會建築事務所(OMA),保留了園區內的老樹、細細打理了這些被荒廢多年的空間,還設計了幾棟漂亮的老房子,並引來了不少上海當前最時興的咖啡館和餐館,甚至還有一家頗有設計風格的小書店,為空間增添更多的人文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