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陸奧雷

澳門詩人,小說家,專欄作家,曾獲澳門文學獎小說組冠軍及新詩、散文等多個獎項,著有短篇小說集《板樟堂的倒數聲》,詩與散文合集《摩天輪的幻象生活》,並與賀綾聲合作發表《詩人之夜》和《澳門文學地圖》系列等多個澳門文學宣傳短片。

讓藝術家專心創作

2015年03月 | 第三期

我靠寫作為人所認識,可是,如果我以寫作維生,那我就可能要考慮賣甚麼作品、有沒有「客戶」,而且明碼實價。為了創造更大的價值,我就要做更多事情來讓自己的作品發光發熱。


如何把創作變「真銀」,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首先要有好的創作,然後再把這些創作變成產品。有些創作是有實體的,比如藝術品。那無形的創作又如何換錢呢?像小說和文章,花很長時間創作,如果單是用來出書,明顯是無法產業化的,即便是在其他地方,能夠以出書賺錢養家的人甚少,但作家在文創產業中卻很重要。電影業需要劇本、報刊雜誌需要稿源。可是好作品和好的製作人能夠相遇要靠緣份;而產業化就是制度化,是一道橋樑,可減少作家無用武之地、製作人勉強一兼多職的困局。


搞文創其實需要有類似協調人、經紀人的角色,讓令創作可賺錢的事由這些人來為藝術家思考和實現。


看最近幾套澳門電影,也許因為監製、製片本來就是這類角色,所以做得頗到位。中介人和協調人負責行銷,藉此換取報酬。在一個健康的產業裡,不可能每個人都是義工,應該有清楚的報酬概念,這樣才是產業化的基礎。

做中介人簡單來說就是找生意,那就要看中介人有沒有足夠的人脈和說服客戶的技巧。不同的藝術界別,都需要中介人和藝術家互相配合,讓每一種創意都有價。


一個故事的生產,應該能帶來很多職位空缺。作家得到酬金,中介人在整個項目中抽取佣金,監製開戲,找投資者、導演、演員、音樂人和工作人員、找人做廣告設計和商品設計,產業鏈就是這樣。但如何令這條鏈運作,預算和規劃是否全面,如何選擇最適合的時間推出,就是看所謂的文創產業成熟與否的關鍵。即便是一個畫家畫出一幅畫,多少還是要有「如何把它推出去」的考量。當然,這不是藝術家做的,那是做產業的、做中介的人應該去做的。


創作人就好好創作好的作品,那是文創的最根本。沒有好作品,剛才說的事也不過是虧本生意。所以一句到尾,做產業的人把好「有冇得做」這關也相當重要。有冇得做並不一定是賺不賺錢,有沒有為創作人、客戶和市場提供良好的環境,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量。


最後,我個人對文化創意的產業化還是比較有信心,現在先來做的應該是建立文化有價的形象,把澳門的好作品,盡可能呈現到觀眾和潛在客戶的面前。而我相信,你現在看的這本雜誌,做的正是這樣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