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劉志強:專注做想做的事 終會被看見

2023年05月 | 第五十二期
文/羅德慧

pic link_01_cn.jpg pic link_02_cn.jpg 


澳門從事音樂行業的人,除了出碟,是否還有其他可行的路?劉志強(Ellison)是澳門首位電影收音師,也從事配樂、音樂製作、音效製作等工作。他自許為聲音工作者,對於錄音室的工作,他總是自稱「indie仔」,按著自己擁有的資源、技巧完成大大小小的工作,而這名indie仔,在過去十年也隨著他所處身的行業愈來愈受到重視,而慢慢令更多人認識他。


電影收音師養成之路


Ellison的音樂之路,源起自中學開始與朋友組成樂隊WhyOceans,並參加了校內管樂團,音樂知識都是從這裡吸收。他景仰另一獨立樂隊Forget the G的主音兼結他手Eric Chan,決定跟隨他的腳步,入讀School of Audio Engineering的新加坡分校。在校期間的瘋狂磨練與實習,他都朝著要為管弦樂團錄音的方向邁進。奈何在新加坡,全職工作並不好找,恰好當時有拍攝計劃找上他,加上《堂口故事3》亦屆開拍階段,要找收音師,電影監製朱佑人邀請他加入,他就成為了電影幕後的其中一員,其時是2014年。就是這樣,他栽進了澳門電影的收音與配樂世界。


電影音效與配樂並不足以餬口,他開始過起「用一件事養另一件事」的生涯,「以前就教琴,養收音、後期,去到中段就是用收音去養後期、養作音樂,現在就反過來,現在是後期養收音。」無論是誰養著誰,至少Ellison仍在這個行頭裡生存著,近年更跨足到劇場,與另一界別的藝術家合作。2022年,他至少就參與了四個演出製作,「我是好幸運,可以游走於這些框架之內。譬如我做電影的時候,我可以用劇場的想法去想電影,或者用電影的想法去想劇場,可以徘徊在這些思考之中。」


08.jpg

Ellison是澳門第一位收音師,亦是現時不少電影的配樂與音效製作。   圖/施援程


聲音行業的發展未來


Ellison視自己為幸福的一群,剛好出身在本地電影導演及其他幕後崗位的人才逐漸學成歸來之時,他在電影行業中可以得到發揮的機會。同時,他也會接到港澳的商業工作,然而在錄音、收音乃至整個音樂產業不夠完善與健全的現狀下,他仍會為事業的發展糾結。「你要任性地在這一行生存,你必須找到你的路,我現在(收入)是可以的,但要講的是以後你的發展是怎樣,當一些工作來到,你是不是可以處理一些外國大一點的項目?關於你個人的技能、你怎樣和這個世界接軌?以後的事,反而是最模糊的一件事。」


Ellison的錄音室,有一處特別亮,是高高掛起的金馬獎入圍證書,還特地打著射燈。「今次簡直是刀仔鋸大樹!」憑著《海鷗來過的房間》入圍金馬獎最佳音效,在出席完金馬頒獎禮,了解了其他入圍者的來頭後,他與導演來了一句這樣的感嘆。資金緊絀、時間緊迫,最後交出了備受業界與觀眾肯定的作品。這種土炮精神,十分在地。而入圍對他最大的意義是,「我沒有跟師傅出來,我有很努力去問一些事,然後得到我一種工作的方法,而那種方法是被認可的。在技術層面或聲音層面上,原來他們會覺得,這樣是可以的。其實所謂做聲音,可以說是沒有標準,但是(做得)漂亮是有標準的。」無論是個人還是澳門的電影,他都認為應該走的路是關乎「作者性格」:既然你在澳門怎麼做都不會有多紅,不如就認真專注做你想做的事,你發展出來的東西,終究會被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