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小紅點小丑友伴計劃:資源緊絀無阻開啟歡樂節奏

2023年11月 | 第五十四期
文/羅德慧 圖/施援程、受訪者提供


pic link_01_cn.jpg pic link_03_cn.jpg


「小紅點小丑友伴計劃」成立於2017年,是以小丑醫生為目標,希望進入本澳的醫療機構,為病房的病童乃至醫護帶來歡笑,釋放壓力。計劃首先由黃詠芝與梁嘉慧(BoBo)二人發起,兩人都有戲劇創作與演出的背景。由於她倆一直對社群藝術心有所感,繼早年曾舉行以本地的印尼移工為主要對象的社區藝術項目後,她們希望可以延續這種與小眾相關的藝術項目,就想到朝著醫院病童的方向進發。「初衷很簡單,就是希望令他們開心。」小紅點的負責人之一BoBo說。


計劃由獲得文化局的資助開始,他們先是招募一些已有表演經驗的朋友加入,接受小丑表演的培訓,同時亦邀請了在台灣已行之有年的「紅鼻子醫生」團隊進行講解,讓小紅點首批「小丑醫生」逐步誕生。


小紅點的第一次


2019年,小紅點友伴計劃開始進入醫療機構。「當時澳門完全沒有這樣的事情(醫院小丑),鏡湖醫院很快就很積極地約見我們,也很快答應讓我們在2019年4月開始進入醫院探訪。主教山兒童中心也很積極,解釋他們的服務以及家舍裡服務對象的情況,很快就信任我們,讓我們可以進行探訪。」一開始時,他們的探訪由長期留院、重症的病童開始,但在醫院的調整下,就轉入了普通住院的病房。在鏡湖醫院的探訪持續至今,已經即將進入第五個年頭。除此之外,小紅點有時亦會成為鏡湖或山頂醫院聯歡活動的「神秘嘉賓」,為病友及醫護人員帶來歡樂,點亮醫院氣氛。


04.jpeg

小紅點小丑友伴,固定每兩週都會到鏡湖醫院進行探訪。(圖/受訪者提供)

 

除了進行實體探訪,小紅點亦十分積極以不同方式接觸群眾,希望令更多人知道他們的工作。疫情期間,他們發起「分分鐘zoom要你」線上互動,只要報名就可以透過電腦屏幕與小丑互動,陪伴被困家中或病房的小童;從2021年起,小紅點每年都會推出公開演出,既有戶外版本,亦有劇場公演,希望以不同方式接觸群眾之餘,更重要是以可親的方式帶出計劃關注的核心理念,包括對病友的支持與陪伴、如何面對病痛、以及與生死有關的議題,希望令這些難以啟齒的話題,都可以攤在陽光下坦然分享。


06.JPG

小紅點自2021年起,每年都會進行公演,以可親的方式帶出計劃關注的核心理念,包括對病友的支持與陪伴、如何面對病痛等。(圖/受訪者提供)


資源緊絀下要繼續往前


儘管持續運作,小紅點仍然面對不少困難。由於政府的資助金額是補貼性質,小丑友伴中大部分都是自由職業的藝術工作者,「我都好想每人的付出可以得到相應的報酬,但現在大家都是underpay的,就算是課程的老師,都會在underpay的情況下跟我們上課。我想會同我們合作的人,都是建基於一種信念、使命感,令我們的成本可以壓到最低來經營這件事。」即使年度公開演出收穫到正面迴響,但製作費仍十分緊絀,這是小紅點每年都必須面對的難題。


另一方面,文化發展基金的資助以年度計,團體每年都不能確定他們是否能獲得資助及具體金額,因此難以進行更長遠的規劃,只能見步行步。在計劃剛起步時,由於公益性質強,不少人都曾提議BoBo可以考慮向博企洽談合作,也許會有空間,然而BoBo擔心的是,如由博企冠名,會影響計劃性質,亦擔心會影響醫療機構的觀感。另一方面,是行政的壓力,「資源愈不足,我們就愈沒有足夠資源去開拓資源」。BoBo稱,由於小紅點的統籌、接洽、聯絡都是一腳踢,如果再加上來回開會、洽談,恐怕只有她一人未能應付。


公益性質的藝術項目,更講求「有心人」的加入。小紅點於2021年開展了新一輪成員的招募與培訓,而且不限於有表演經驗的人士,令不少教師、社工、心理輔導等的朋友加入成為團隊一員,也開拓了團隊的網絡,展開了不同類型的合作。日後,小紅點計劃以他們的劇場創作之一《祖兒與艾莉》轉化為繪本出版,讓未能親身看到表演的朋友都能閱讀繪本獲得支持,並改編成學校巡迴版本,接觸更多小朋友,讓小紅點的能量傳達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