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法國時裝電影告訴我們:莫忘創作初衷

2015年06月 | 第六期

文/吳健玲

年屆80歲的羅蘭姐,拍攝法國時裝品牌聖羅蘭YSL Beauté「Pop Up Your Lips」收集唇印活動廣告。白髮蒼蒼的羅蘭姐穿着一身樽領黑衣,戴上黑色粗框眼鏡,用手執香煙的媚態展示手中的YSL唇膏,風韻猶存這四個字她示範得活靈活現。這個「羅蘭 x 聖羅蘭」crossover大獲好評,廣告照在網上瘋傳。


聖羅蘭總是不斷創造話題,就算創辦人聖羅蘭去世七年,仍然是藝術界的神話,短短四年內竟有關於他的一部紀錄片和兩部傳記電影。先是2010年法國藝術家Pierre Thoretton的紀錄片《瘋狂的愛》,描述聖羅蘭和他的終身伴侶Pierre Bergé之間長達50年的愛情;到去年甚至鬧出電影雙胞胎,年初先有Jalil Lespert執導的《聖羅蘭》,數月後又有Bertrand Bonello執導、在康城影展首映的《時裝巨人的狂情歲月》。


這篇文不是影評,也不是要檢閱時裝,我們只是好奇聖羅蘭怎能由時裝界的傳奇再成電影界的題材,而且還是長做長有。其實說到底因為聖羅蘭從不把自己只視為時裝設計師,而是創造一門藝術,就像聖羅蘭的愛人Pierre Bergé說的:「時尚不是門藝術,卻需要藝術家存在,聖羅蘭就是那位偉大的藝術家。」


電影以時裝界取材,靚衫和靚人當然吸引觀眾,但總還要有與別不同的橋段。一般時裝設計師把作品當成一盤生意,最多就是賺錢和蝕錢的轉折,但藝術家卻是傾盡自己的生命態度融入作品之中,像聖羅蘭是同性戀者,既有男人的豪邁,也有女人的嫵媚,他把男人的西褲套裝、狩獵外套和燕尾服引進到女裝領域。他在時裝界起革命,這才撐得起一齣電影。


不過由時裝界晉身其他藝術領域的也不只聖羅蘭一個。另一齣以時裝設計師取材的電影包括今年由Frédéric Tcheng執導的《我和Dior的華麗邂逅》,紀錄以設計男裝起家的Raf Simons,首次為Dior跨領域嘗試設計女裝,更要負起高級訂製服的艱巨任務,但電影最後想描繪的還是設計師的那一團火。


而一位令人尊敬的時裝設計師也不會只以賺錢為目標,還要真正發揮自己的創意。像法國著名時裝品牌agnès b.被視為法國時裝界的簡約宗師,創辦人Agnès Troublé早年在美國生活時愛上犯罪電影,從此積極參與電影活動,例如為法國電影配音、長期贊助各大影展,又在時裝分店內張貼電影海報,甚至監製過數十齣電影,去年執導了她第一部電影《我的名字是……》,與台灣金馬影展聯合舉辦慈善首映。


說到底,文創產業從來不只以賺錢為起點,而是不忘初衷地以創作熱情為依歸,一個品牌的建立源於創辦人的精神價值,可惜總是有不明所以的人本末倒置,以搖錢能力去肯定一項文創產業,根本是由外行人管內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