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葉孝忠

熱愛設計、旅遊和生活中美好事物,為眾多媒體撰寫旅遊和設計文章。前《孤獨星球》中國專案組出版人,並出版多本旅遊及設計書籍,包括《設計上海》、《亞洲風格時代》、《慢行‧不丹》、《緬甸‧逆旅行》等,目前為北京遊譜Apps首席內容官。


老北京的新面貌

2018年10月 | 第二十九期

抵達北京,一片晴空萬里,天竟然是藍色,有點意外,是不是我對北京要求太低了,應該是常態的,最基本的,卻成了奢望,難怪這幾年來,有能力的,沒能力的朋友,都選擇逃離京城,搬到雲南生活了。

 

曾經在北京生活八年,當時我經常誇張的和朋友說,在這裡過一條馬路都需要半天,路太寬,城市太大,北京不是為正常人所設計的;坐計程車又擔心堵車,約朋友見面,也做好遲到的準備,反正這座城市早已經為你預備了藉口。但這次的北京之行,讓我留下深刻印象,胡同經過改造,變得更適合閒晃了。

 

為了改善市容,北京開始整治「開牆打洞」。80年代,中國經濟改革開放初期,政府鼓勵下崗人民創業,於是胡同裡出現了各種小買賣。民房開了個洞,就能做小買賣,各省來的外來人口也群居在胡同裡,人一多各種敗壞就開始,現在為了將天子腳下的京城打造成宜居城市,唯有開始整治。

 

胡同裡的違章建築一一被取締,市井小店受到影響,被迫拆除,尚未高大上的「北漂」被嫌棄和驅逐。由於整個執行手法過於簡單粗暴,也引起不少人的不滿。確實,不少胡同變得更漂亮和整齊了,當地人的生活也有所改善,但會不會因此失去龍蛇混雜的氣息?面對複雜的問題,不太可能有兩全其美的方法,我還是安心的好好做一個遊客,在胡同的迷宮裡亂竄,這是我熟悉的北京,也是我最喜歡的北京。胡同裡多了不少精巧的咖啡館和民宿,設計風格大多帶有中式簡約,和上海的崇洋媚外不同,北京更有中國味。

 

這次去北京,把不少時間留給了前門一帶的胡同,過去這裡亂糟糟的,充斥著廉價和遊客化的生活氣息。雖然大柵欄和琉璃廠一帶有不少的百年老店,周圍也有不少老胡同,但逛起來確實不怎麼稱心如意。前門這一區位於天安門和北京故宮的南邊,歷史悠久,一直是商貿聚集之地,有生意的地方,就有娛樂,因此過去青樓林立,大觀樓電影院也在這街區裡,影院名字也取得富有中國特色,不像上海老電影院的名字都頗為洋氣,這是北京,對自己身世和身份感到自豪的地方。

 

我和朋友約在前門的三里河,看見眼前景致有點不可思議,這不是我印象中的北京。一條早已經被掩埋的臭水溝,經過整治後,讓胡同片區裡多了水鄉風景。彎彎曲曲的小河道,順著老房子安靜的流淌,兩岸垂柳在風裡飄,掀起了初夏的尾巴,水上荷田新綻了夏荷,水裡錦鯉群群嬉鬧。街道、房子的圍牆,都鋪上了回收的老瓦片和青磚石,砌出了低調古樸的圖案,看得出有花心思。的確,沒有醜的城市,只有懶惰的城市。

 

岸邊有不少簡樸的老房子,都一一經過了改造。路過「春風習習讀書會」,就算房子不搶眼,也會被房子的落地大窗所吸引。我貼近玻璃一窺究竟,房子裝修得十分簡約,幾個年輕人正在翻閱雜誌,似乎整個世界和他們無關。春風習習是中國第一家雜誌圖書館,收藏了四百多本來自世界各地的雜誌,其中一些還是絕版的雜誌。

 

讀書會背後的男人是劉若英的老公鍾小江,開這家閱讀館,是希望讓閱讀更有儀式感一點,有儀式是好的,讓一些已經不被重視的事物顯得更重要一點。閱讀這事,原本就應該如刷牙洗臉一樣正常和日常,添加了儀式感,會不會就淪為造作?但閱讀紙本書的人口銳減,為翻閱紙頁賦予一些儀式未嘗不失為刺激閱讀的方法,點一杯清茶,置一框風景,看一眼風景,你所能邂逅的世界不再只有眼前的小橋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