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林小雯

生於澳門、現居紐約,從事獨立策展、寫作及藝術教育工作。2019年擔任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澳門展區策展人,並曾任職於紐約市文化局、美國華人博物館、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等機構。北京大學中文及藝術學雙學士,紐約大學藝術行政碩士。

那些年,我們錯過的藝術教育—談談藝術教育(上)

2019年02月 | 第三十一期

在華人社會,一談到藝術教育,總能聯想到許多顯得格外高尚的詞語,陶冶性情、培養審美、美育德育……


但在現實的教育環境中,藝術教育和藝術一樣,要麼被視為富裕階層的象徵,要麼被貶作裝飾和等閒。讓藝術教育成為孩子成長生活的一部分,我們需要拓展對於藝術教育的認知,並把它聯繫到日常生活中去。


美國的藝術教育制度似乎常常被引為典範,但在這裡的藝術教育部門工作後,我發現美國雖然制定了一整套相關的框架和指標(如紐約州的藝術學習指標Learning Standards for the Arts),但往往只具有政策引導作用,除了音樂以外,其他藝術學科並非中小幼課堂的必修課;學校必須足夠重視,或取得政府資助,才會主動開設。這使得藝術課程必須滿足更多的實際需要,比如許多華裔家庭的孩子透過藝術學習華語和華人文化,亦有移民家庭孩子以戲劇學習英語,這裡,藝術成為語言學習和文化傳承的工具。更多的情況下,藝術與其他課程以及教育目標結合,相輔相成地發展。


開始從事藝術教育行政工作後,我接觸到許多藝術教師,也了解到了更多實際的教案設計及實施。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工作坊上,一位資深的舞蹈教師Angela分享了她如何通過教授非洲舞,幫助學生學習社會學。她會讓學生辨別地圖上非洲的地理位置,又會展示非洲國家的國旗,一些反映傳統生活、節慶文化的圖片……很快,學生便藉着觀察和討論發現非洲的音樂、舞蹈與其傳統生活方式之間的聯繫。在這思考的過程中,學生也自然地形成了學習的興趣,然後才開始跟着音樂學習簡單的舞步,並創作個人和小組的舞蹈,進行相互評點。


pic2.jpg

舞蹈教師Angela通過非洲舞講授地理和社會學知識  相片來源:Flushing Town Hall


Angela的舞蹈教學在引導學生聯繫生活、進行獨立思考和創造方面令人印象難忘。她在一所公立小學任教多年,深受學生和老師的喜愛,每個班的學生都會上她的舞蹈課。那天上完她的工作坊,我和其他參與的藝術教師也感到樂在其中,受益匪淺。為甚麼她的舞蹈課程能在全校開展?為甚麼一個小學的舞蹈課能讓成人也受益?因為老師在課堂上不是單向地傳授知識,而是引導學生去發現和創造;透過分享和討論,同儕間相互學習,甚至老師也不時會從學生的想法中獲得啟發。被帶進教室的不僅是藝術的形式和內容,還有它聯繫的生活、文化、社會和歷史。我想如果小孩從小就能接受這樣的藝術教育,他/她們的獨立思維、創造性、對藝術的看法、對周遭世界的想法,也自然會變得很不一樣吧。


在華語地區,美術課、書法課、音樂課等等似乎早已成為學校慣常開設的課程,但大多數的課堂上,我們被要求去記憶和模仿,不加批評地接受書本上的內容;我們很少透過藝術來思考,借藝術來表達。華人學生在海外學習過程中,常常顯得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那其實是因為從小到大,我們的教育環境沒有鼓勵我們作出這樣的思考,更不要說去作出美學上的獨立判斷和創造。


這麼說來,好像已經不僅是在討論藝術教育的問題了,而是整體的教育模式。不過「填鴨式」教育的問題也早已是老生常談了,要鼓勵學生多作思考和創造,也許正適合從藝術教育着手。


紐約州藝術學習指標:www.nysed.gov/curriculum-instruction/arts-standards-implementation-resour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