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袁紹珊

北京大學中文系及藝術系(影視編導)雙學士、多倫多大學東亞系及亞太研究雙碩士,研究方向為文學及電影。獲「美國亨利.魯斯基金會華語詩歌獎」等多個獎項,曾任美國佛蒙特創作中心駐村詩人,應邀出席葡萄牙等多個國際詩歌節,擔任澳門首部原創室內歌劇《香山夢梅》作詞人。在兩岸暨港澳地區出版過多部詩集。長期從事學術及出版工作,並為台港澳多家媒體撰寫專欄。


易卜生為甚麼會紅?

2020年02月 | 第三十七期

講起挪威,很多人首先想到村上春樹的小說《挪威的森林》。

 

挪威當然有自己的文學代表作,無需他國作家代言,最為人熟悉的,非易卜生(Ibsen)莫屬。抵達挪威首都奧斯陸不久,我便直奔「易卜生博物館」朝聖。

 

易卜生對中國新文學影響巨大,五四新劇的倡導者特別鍾情於易卜生的戲劇。不僅《新青年》曾出版「易卜生專號」,胡適極力推崇「易卜生主義」,中國現代戲劇領軍人物田漢,更把「做中國易卜生」當作人生理想。易卜生名作《玩偶之家》中的女主角娜拉形象深入民心,胡適的《終身大事》、歐陽予倩的《潑婦》、熊佛西的《新人的生活》、郭沫若的《卓文君》等,相繼塑造出一批帶有娜拉色彩的獨立女性形象,因此又稱為「娜拉劇」。

 

易卜生為何被五四青年視為西方戲劇的代表?魯迅認為全因他「敢於攻擊社會,敢於攻擊多數」。易卜生為甚麼會紅?關鍵在於恰逢其時的譯介。

 

五四的易卜生譯介熱潮,源於民間自發;當代本土文學「走出去」的重要途徑,更多是透過政府、NGO或大學統籌的外譯計劃,以提高國際能見度。

 

挪威每年大約出版一萬種書籍(是台灣的四分之一),但政府對出版業的支持卻不遺餘力。皇室成員甚至曾和喬斯坦.賈德(代表作為《蘇菲的世界》)等19位挪威作家,同坐「文學列車」共赴德國法蘭克福書展,足見挪威政府對文學外銷的重視。


joao-silas-9c_djeQTDyY-unsplash.jpg

 

挪威人向來以理性務實著稱,成立於1978年的「挪威文學外譯計劃」(NORLA),對出版業的支持也不只是嘴巴上說說。挪威的出版業者除了免繳營業稅,每一種新出版的書籍,政府都會向出版社購買750本,放到挪威各地的圖書館流通,此舉不只讓挪威人能很快在圖書館借到最新的書籍,也能直接支持小出版社和作者的生計。若出版社在出書時願意製作德語、英語譯本,NORLA計劃也會補助50%的翻譯費用,增加挪威書籍在國際出版市場的能見度。NORLA計劃至今已將6,000本挪威語書籍引介到國外,翻譯成至少66種語言,成績驕人。

 

內地多年前已開始了以文學雜誌為外譯媒介的嘗試,如民間操作、曾維持三年的雙語雜誌《天南》(Chutzpah!),半官方的《Pathlight》(《人民文學》雜誌英文版)等。但華語地區中,台灣對文學外譯的推動最為系統化和高瞻遠矚,多年前已把文學外譯視為打造「軟實力」的重要手段,持續推動「台書走向國際」,如設立「台灣文學外譯中心」、由台灣文學館推動的「台灣文學翻譯出版補助計劃」、台北書展基金會辦理的「台灣原創作品翻譯補助辦法」等。此外,還推出「譯者駐村計劃」,邀請更多翻譯台灣文學的外地譯者赴台交流;設立「外譯房」網頁,長期追蹤、增補、整合台灣文學的外譯成果。

 

除了上游的翻譯支援,台灣亦相當重視中游的版權行銷。「台灣版權國際行銷計劃」每半年挑選具國際市場潛力的十件本土原創出版品進行部分章節英語試譯,試譯內容均收錄在半年刊《BOOKS FROM TAIWAN》中。並設置國際版權資訊平台「Books From Taiwan」,網站內容包含各選書之作者介紹、圖書介紹、市場反應及獲獎紀錄等推廣訊息,以及邀請海內外專業人士撰寫台灣及國際書市版權專文,致力促成台灣原創作品的海外版權行銷。

 

反觀澳門,本土文學翻譯出版的數量仍難以與兩岸相提並論,步履緩慢、水平參差,且經常後勁不繼。回歸後在政府統籌下,澳門本土文學(中文及葡語)亦多互譯,如澳門作家李爾的《迷魂》、凌稜的《有情天地》等,但數量屈指可數。外譯計劃和海外行銷的重點在於可持續性,如要協助澳門文學作品走出去,由政府、大學、民間三方結合的本地文學外譯計劃的推出,可謂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