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徐欣羨

電影導演,2012年憑紀錄片《櫃裡孩》獲得「2012澳門國際電影及錄像展」評審大獎,並獲邀在亞洲及歐洲多個影展放映。其後赴香港演藝學院修讀電影製作碩士課程,畢業作品《小學雞大電影》入圍2013年「香港亞洲電影節」。紀錄片《荒蕪中栽花》獲得「2014澳門國際電影及錄像展」評審推介獎。近期作品《骨妹》獲選為「第一屆澳門國際影展」競賽影片,獲得「澳門觀眾大獎」,亦獲「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兩項提名。


第四屆澳門國際影展暨頒獎典禮

2020年02月 | 第三十七期

2019年是第四屆的澳門國際影展,因為從第一年就開始有參與,一直到2019年的第四屆,實在希望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當中的感想。

 

第一屆參與影展是因為自己的首部作品《骨妹》在影展首映,當時的心情是相當緊張的,除了自己的第一個小孩要面世,也因為對這個影展不熟悉,所以感到害怕。記得當時還有另一個海外的影展邀約做首映,但因為希望第一部電影的首映能在自己的家鄉舉行,加上又是第一屆的澳門影展,覺得別具意義,所以最後還是決定在澳門作全球首映。老實說第一屆的時候有太多事情都很新鮮,所以不知不覺就在興奮中度過了。在影展裡,《骨妹》也受到很多媒體的關注,為電影和投資者都打了一支強心針。而且後續其實影展還是有持續關注《骨妹》,也把電影推薦給世界各地不同的國際影展,讓《骨妹》有一個更好的平台面對國際觀眾。


20190930160205-15d91b67da4715b1.jpg

 

第二屆影展的時候,換成是一個觀眾的身份,很多事情就能看得更清晰。當然,澳門的觀影人口不多,這對影展來說確實是一個硬傷。看到很多好的作品但觀眾寥寥無幾,無論對電影的創作者,或是對影展本身都不是一件好事。但觀眾是需要很長時間培養的,特別是對於這種非商業類型的影展,單靠一兩年的時間,實在很難辦到。

 

第三屆影展,我轉換了一個身份參與,去了參加影展中的項目市場。這個項目市場,會選世界各地十幾個還沒開展的電影項目,讓大家聚在一起進行介紹會,也邀請了國際的電影策展人及投資人來聽電影項目的介紹,目的是希望促成電影項目能夠獲得投資並開展。這個項目市場,是從第二屆開始就有澳門項目的加入,影展方面也是希望能有更多的澳門電影人能參與其中。過程當中,確實是獲益良多,影展有專門的老師來指導我們講解項目的技巧,而且因為其他項目都是來自世界各地,可以跟其他組別的導演和電影人有深入交流,了解到國際市場上的其他可能性。更重要當然是遇到一些有潛力的投資者,讓電影項目有展開的可能。

 

到了2019年的第四屆國際影展,這次又是一個新的身份。是以監製的角色帶着兩部澳門電影《伊娜:初生之犢》和《澳門之年》回到影展。監製對我來說是個新嘗試,當導演的時候,總是被照顧得很好,這次當監製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出發點還是希望導演們能只專注在創作的部分,其他非關創作的事情能盡量幫導演們分擔。兩部電影都在影展首映,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幸運的是今年影展開設了澳門的特別單元,影片也順利入選,讓澳門的導演和演員們,有一個國際的平台作首映。身為導演的時候,可能也沒有特別思考很多後續的事情,但轉換了一個身份,反而更有動力希望這兩部影片都能走得更遠,有更好的發展。這次影展裡,也遇到很多不同地方的電影人,對這兩部電影都給予了不同的意見,希望在獲得這些意見後,我們可以帶着澳門的電影,走到更多不同的地方,讓更多的人知道澳門也是有電影的,而我們也在一步一步的努力當中。

 

影展其實也是一個新生兒,當然有很多東西尚在學習和嘗試,期盼明年影展到來時,我們又能再次成長,成為更好的電影人,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