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余盈

資深媒體人,有德筆出版創始人。曾任職於《城市畫報》、《葡萄酒》、《e行天下》和《新澳門導航》等多本生活旅遊雜誌,也擔任專業美食獎項評委。喜歡紙質的一切,希望將澳門出版帶出澳門,同時把優秀出版物和作者引進澳門。

監獄美學也可以做成雜誌?

2022年08月 | 第四十九期

今次用問句來開始這一篇文章,完全是發自內心,當我看到一本誕生於2021年名為《獄望》的雜誌時的第一反應,的確就是題述之問題。自從近年中文世界冒出一冊冊題材新穎的獨立雜誌書,讀者的眼界也隨之大開,閱讀的同時,彷彿打開了藝術思考的各扇大門。雖然傳統大刊日漸凋零,但這樣印量少、題材專的小眾雜誌卻發展到極致,對於喜歡「了楞」文化的讀者來說,是可喜的。由於監獄對大部分人來說神秘且不可及(你也不想要及),有《獄望》這麼一本充滿正能量的監獄美學雜誌出現,自然令人忍不住從頭看到尾。


01.JPG

《獄望》封面(來源:《獄望》公眾號)


這是一本源於公眾號的雜誌(有趣的現象,現今很多以傳統雜誌面目示人的雜誌書,都是從新媒體公眾號開始的),當你關注同名公眾號時,一句簡單俐落的Welcome Message——你也來了——馬上減少你對相關題材的陌生感。公眾號和雜誌宗旨如出一轍,我一直覺得,獨立雜誌的創刊緣由和風格,往往是主創團隊內心的映照,要把題述問題弄清楚,就必須先研讀主編本人是誰。原來,主編王勝華是山西出生的80後藝術家和紀錄片愛好者,現生活在陝西楊凌,他稱呼自己為:野生監獄文化研究員。在關注監獄文化與美學六年多的時間內,他曾多次被問為何總是研究跟監獄相關的問題,而他本人也不厭其煩又略帶尷尬地解釋出各種與監獄的淵源,要總結起來,就是跟人類的好奇心與共情力有關。


002.png

獄望公眾號的歡迎詞,有趣且簡潔。


好奇心,說的是那些率先引起他注意的監獄冷知識。無論雜誌還是公眾號,監獄冷知識都是從標題到內容都足夠吸引你完讀的一環,比如王主編舉例說的:2016年全世界犯人總共有1,035萬,其中美國221萬,中國165萬,俄羅斯65萬,這三國犯人總數佔據全世界犯人總數的44%。相信這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又比如說:有一張曾經獲得格萊美世界音樂獎提名的專輯,來自非洲最窮的國家之一馬拉維的監獄。雖然這邊的監獄條件很差,但無法阻擋非洲人熱愛歌唱的天性,一對美國夫婦前往非洲拍攝紀錄片的期間去了當地監獄,被此天性觸動。由於丈夫是音樂製作人,乾脆就幫當地囚犯做了一個項目——宗巴監獄項目,原地錄製了二十多首歌曲,這些歌曲最終更獲得格萊美青睞。


02.JPG

《獄望》內頁(來源:《獄望》公眾號)


第二個關於監獄音樂的冷知識,是我們鮮少思考和搜索過的領域,它有個名稱叫:監獄美學。從中我們可以發現,當「藝術介入監獄」之時,改變人性,改變社會看法的事情就有可能產生。於是乎,王主編把這個重要課題,轉變為統領雜誌和公眾號的主調,它是發動人類利用藝術共情力去改變生命的正念。做雜誌的原因,是希望透過媒介本身,讓囚犯不再是「房間內的大象」,相反,可以鼓勵更多犯人,或者是能直接或間接幫助犯人認識自己的人(如獄警、囚犯親人或是社工等),在看到世界各地的正向做法後,得到啟發,引導這些曾犯錯的人盡可能地在出獄前去改變自己。


關於監獄的藝術形式當然不止音樂,在《獄望》內我們可以看到瑪格南攝影師的攝影作品,可以看到內地監獄的詩歌,也有很多由編輯部收集而來的珍貴監獄畫作,梵高、達芬奇和達利,都有畫過相關題材的作品,而且犯人釀酒也是一種神奇的文化載體,它有個單獨的名詞叫Pruno,美國甚至每年有專門的品鑒會……


最後我想說的是,讀完這類型小眾又有趣的雜誌後,有甚麼啟發?創意往往是有人關注了少被人發現的「角落地帶」,而且往其深挖而產生。當我們集中往主流方向靠攏,去爭相生產開發一些被主流價值觀認可的產品時,可能就離創意愈發遙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