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陸竹

土生土長澳門人。過去十年至今,以策展人及製作人身分,策劃表演、視覺藝術及音樂項目,包括從本土文化出發的藝術項目。亦與大型企業、政府合作的地標性國際級藝術家項目。

小眾文化如何成為商業

2022年08月 | 第四十九期

滑板文化近年如雨後春筍般復興,而這次卻有別於過去在90年代的風潮般給人一種街頭邊緣少年的印象。不少城市紛紛建起更有規模的滑板公園,滑板學校也吸引到不同年齡層的客戶前來學藝,從幾歲到幾十歲不等。當然其中重要的觸發點是滑板在2020東京奧運首次成為了比賽項目,選手們在賽事中登峰造極的姿態令不少觀眾傾迷,因而讓這項小眾文化又再重新捲起熱潮。


去年東京奧運舉辦後不久,香港K11 Musea打造了全港最大室內滑板場作為期間限定的品牌營銷企劃;而Dior今年則在首爾韓國梨花女子大學打造了一座時尚滑板場,以女子滑板手踩著滑板登場為其早秋系列時裝秀揭開序幕。企業的力推和聯乘企劃,加上傳媒的熱報,讓這風潮得以持續,或可成為經典,又或者等熱潮漸退後又需等待20年後再興起。一波波的流行文化,是甚麼讓小眾文化流入主流成為流行文化,從而創造了商機?


01-小眾文化如何成為商業.jpeg

Dior打造滑板場作為時裝秀噱頭,引小眾文化聯乘商業。(網路圖片)


文化經設計師及品牌經營者的溯源取材和創意、名人與傳媒的傳播和陳述方式,與大眾意識形態(時下社會流行的行為和思想)的互動和相互影響,決定了一種文化是否能流行起來,或可經歷多長的周期。這個議題也由古至今被人類學家、社會學家、文化研究學者等不斷討論,其中德國社會學家齊美爾認為:「流行存有一股雙元特色:既具有趨同、又需要在同中標異,前者是流行匯聚個體的外在特徵,後者是領先者需要擺脫群體模仿,繼而維繫其社會地位的手段。」


另外,近年亦有不少市場調研公司做了一系列的調查與分析,人們稱為Z世代(1995後至2010年出生)的年青人漸成為小眾文化、流行文化及奢侈品的消費主力軍。由於這個世代從小就在網路世界及全球化的環境下成長,有著跟之前幾代人截然不同的消費觀,包括更相信個人主義、對意義和知識更有追求、對健康、環保和社會責任更重視。如果按照學者的流行論與調研中所指當代年青人消費意識的共性考量,或許符合這些性質的文化,特別是帶有圈層能力的小眾文化在經過商業和傳媒的推廣下理應成為風潮。在羅蘭巴特的語言符號學裡提出的「能指」(直接意指)和「所指」(含蓄意指),即滑板不只是木板加了輪子的物件,而是象徵著自由、勇於挑戰和堅持,大概正符合某些品牌和個體自我塑造的條件,因此得以復興流行。


流行文化總是具備商業力,如近年流行的露營和野炊,跟很多其他流行文化一樣,或者不少玩家更在意的是戶外用品及其品牌,澳門有商戶也開起戶外用品小店,在浪潮裡經營起自己的愛好。但具體觀察,本澳的大企業、商場和政府活動則卻較少與次文化或流行文化掛勾,企業多是定位高端或追求的客源不在這個集群。Z世代縱使已成為不少國內外商界重點要瞄準的人群,但在澳門卻沒有這個現象,因此這座城市一直缺少有規模且又令人被新一代創意撼動的事情發生,同時缺乏本土流行文化創造和傳播的循環生態。